楼主:
odanaga (PixiyON)
2020-04-04 02:15:54自从换BMR与空间(变大)之后,
觉得原本的DAC(M-DAC)在表现力上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所以最近一直在考虑换DA的事情.
原先对新DA的期许是:
1.细节量要多, 能填满整个空间的细节表现.
2.清晰稳定的音像表现, 希望能有明确定位感.
3.音色不要太多偏差.
4.USB接口不要太烂.
原本想说我毛那么多应该去找贵一点的
但新品太贵 二手有点老 去国外买又没经验 QQ
后来朋友建议我去看Audio Science Review网站
于是我看着看着就发现了Topping D90
在ASR网站上 测值超强(SINAD 120db~)
为ASR测值前五中最便宜者(~700$)
虽然测值好不能与好声划上等号, 但就其测值表现
我觉得细节量清晰度应该是足够, USB接口jitter也很低.
台湾也好买 价格也不算太高(我原本找DA的预算应该有它的10倍...)
再者是听到一位朋友对某AKM4499的机型之赞誉
趁著连假有空 直接买一台来玩看看
https://i.imgur.com/RLLjRdl.jpg
DAC: Topping D90 (搭配Intona USB3.0 Isolator, 纯银不保险丝)
前级: 伟良仿6010D
后级: 老实扩平衡输入版
喇叭: BMR Philharmonitor
周边: 若干线材与隔变, Roon, HQPlayer, Room EQ(低频部分)
听感:
刚开声, 就能感受到丰富的细节, 充满空间之中.
细节量比起之前用的DAC有可闻的提升.
搭配上纯银不保险丝(其实就是Bypass), 清晰度又有进一步提升.
频段上, 并不会刻意强调中频或者高低频, 总体来说算是均衡的分布.
无论是人声或乐器都能有相当好的表现.
音像与形体感可能算第一个短版 (第二个还没找到).
虽然喇叭的音场与定位, 主要受到空间和喇叭摆位影响.
但听感上, 不同DAC在喇叭系统上也相当程度会影响定位感与形体感.
与高价且评价普遍良好的DAC相比
ASIO直出的定位感显得略为拥挤而靠前, 音像较大稍微松散.
但在HQPlayer升频DSD的加持下, 定位感表现有相当不错的提升.
音像距离稍远但各个音像更加清晰凝聚, 整体层次感表现更好.
整体来说, 挺满意的.
搭配上BMR, 表现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接下来就是享受音乐, 然后继续胡思乱想,
应该吧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