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主要听tidal可以搭什么系统

楼主: teachdoc (吃吃吃)   2020-03-02 23:04:02
前讯源是用笔电播tidal
用USB连接到一台DAC(没支援MQA)
DAC再接到一台all in one 综扩(myamp)
再接到书架喇叭
听起来尚可
DAC显示听CD时取样是44.1K
听TIDAL时是96K
但听CD时却比较好听一点
因为CD数量少 大部分还是用Tidal播居多
如果必要原本的DAC和综扩都可以换掉
想问该如何升级?
选有支援tidal的串流机播放机听起来会比CD好听吗?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03-03 07:27:00
CD比较好听。黑胶又更好听。(理想搭配下)我甚至觉得spotify比tidal好听。主要是自然流畅的部分
作者: martinlin77 (mar)   2020-03-03 07:38:00
CD比较好听很正常,代表你的喇叭不错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03-03 09:02:00
CD换片比较麻烦阿…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3 09:06:00
其实这个有点类似影像的动态模糊,60帧一定比24帧接近现实,但是24帧因为动态模糊跟看习惯的关系很多人不习惯60帧。对比到音响高取样率,一定是更接近原始类比讯号,而且SNR还远强于黑胶,只是你不习惯而已。
作者: bigheadpro (极凶麒麟)   2020-03-03 10:10:00
Tidal目前不好听的原因是技术还没有成熟 还没听到真正猛的机器。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3 11:04:00
原生Hi-res电子技术层面没这么难,只是你不习惯,就像是电影24帧加动态模糊vs原生60帧而已
作者: bigheadpro (极凶麒麟)   2020-03-03 12:49:00
我说的是机器的差别,不是软件的差别
作者: nbk1943 (professor YA)   2020-03-03 13:19:00
可能是你偏好你cd机的染色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03-03 14:11:00
这跟动态模糊没关系。这是tidal放播程式的声音紧绷的关系。我当然听得出来取样率增加的优势,但音乐的表情不在取样率上面。至于黑胶,我就懒得讲了,这年头听过正确安装的黑胶的年轻人很少,讨论是没意义的。
楼主: teachdoc (吃吃吃)   2020-03-03 15:24:00
没听过spotify,来试听看看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03-03 17:11:00
推bt大;这在第一次听到极清晰的耳道式耳机时,超有感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3 19:09:00
我谈的是电子讯号还原的正确性,如果要谈声音观感那是主观喜好而且就跟播放程式紧绷不紧绷也完全无关,播放机只是打出一连串编码,而由接受端解码罢了,唯一会失真的就只是PLL的精准度,收发机,以及解码器的抗噪声能力。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03-03 19:35:00
呵呵。这种言论还蛮初哥的。每个月都要看一次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3 19:41:00
建议用科学理论说服人,而不是用个人观感,说别人初学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03-03 19:46:00
你要看科学理论去myav看那一串 "打造终极HiEnd HTPC"拨放程式怎么可能没差,用winamp拨跟用Jriver就不一样阿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3 21:51:00
那是播放程式本来就没差,是资料流处理上挂载的处理方式有区别,拿逻辑分析仪去看,资料流一样的东西事实上就是一样,会不同就是两边比对的资料流一定有不同重点还是放在这些资料,这些眼图,这些最后到类比的SNR,THD,造成的最后结果怎么样才是能最还原录音室母带电子讯号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03-03 22:10:00
你不是就在解释为什么拨放程式会有差吗?况且你的说法也不对。因为同一个程式在ramdisk拨放跟直接硬盘拨放,声音还是不一样。我看你还是去看完那串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3 22:11:00
我想tidal的MQA编码应该不会跟PCM编码的资料流一样吧你还是没看懂我说的是RX接收机收到的资料流一样东西就是一样的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03-03 22:14:00
问题不是在 "资料流"上面 资料流的实际本质是电压算了扯这么多干嘛......吵了十几年还在吵这个我都懒了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3 22:17:00
接收机只要过vth就可以转码,有biterror是会要重传的,接受机抗前端噪声够强眼图能开,那就是接收端PLL的事情
作者: callTM (TMD)   2020-03-04 00:47:00
跟玄学的人讨论没什么意义...自己家开个发电厂才是end game. 嘻嘻
作者: xoxoxoxoxo (xo)   2020-03-04 10:09:00
我自己有黑胶跟数位系统 黑胶声音真的屌打tidal+roon...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03-04 10:13:00
我上次真的去朝圣MYAV那串,还有另外一个派别。一个走高效能,一个走低影响性。不过…用了各种科学的设备,却没有使用科学的仪器,只用自我听感来评断,连个AB盲测也没有(有漏看就抱歉,我看了N页,不敢保证)。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03-04 10:22:00
仪器当耳朵~赞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4 11:50:00
能骗过人观感的东西太多,电脑的电子仪器才是真正可靠度高的东西,随便再举例一个更常骗过人观感的东西,你知道大多数人觉得VA面板很饱和暗部很好对比度高,但实际上VA面板色偏严重,很可惜他不是原始颜色,只是他骗过人脑让你觉得漂亮,但已经不是原始颜色
作者: godjack0709 (Safety & Peace)   2020-03-04 14:01:00
赞 以后听音乐不用喇叭听 要用仪器看请问把仪器显示出来的资讯印出来看会不会失真?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4 14:34:00
事实上设计电子工程师就是这么做的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03-04 17:14:00
讲清楚点,就是先调好一版,然后听听,觉得要强调低频有点弱要加强,就看下频谱研究怎样调。调好后,听听看是否为自己想要的,有没有动到中高频,再研究频谱是否和想像中一样。然后可怜的工程师和PM,就一直重复上述的行为。所以,都是听到声音后,觉得要调那,用仪器测量看频谱调整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03-04 17:44:00
嗯??b大跟d大在说一样的东西吗??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4 17:49:00
万变不离其宗,电子设计都有其依据,像另一帖BMR这么漂亮的频率响应怎量出来的,绝对不是听出来的而已,靠的就是电路设计跟电声设计,播一段频率人耳真能分辨100HZ-跟200HZ在3dB以内?我相信不靠仪器是不可能的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03-04 17:58:00
那么那么完美的频率,好听吗??喔,我忘了b大不谈论好不好听。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03-04 18:40:00
这就是我说的主观意识了,欣赏美的角度不同而已,就像上面比喻的,原生60帧OLED你看的习惯吗?还是只习惯看24帧IPS,先进技术就摆在那边,但看了不舒服何必虐待自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