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目前使用的constellation 后级,
原厂强烈建议要使用他们家的前级,效果才会好。
再不然也要用全平衡线材,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原厂说明书甚至说“RCA connectors are only for convenience”
我确定不会在短期内购入constellation前级,只好退而求其次的玩全平衡
(这样说,好像哪边怪怪的...)
在确定了系统可以全平衡输出后,我在这几个月开始搜寻合适的线材与搭配
因为使用Grimm TPM的良好经验,让我放弃在各类高价线材中挑选,
而是尽可能在那些用性能撑起音色特点的品牌中挑选,甚至试了不少录音线。
本文分享我觉得价格相对实力,会让人觉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线材
希望可以让大家少走点弯路。
特别要说明的是,因为制式规格,所以XLR跟AES应该可以并用,但挑选的方式就有
很大的不同,心得写在文后。
本文要分享的线材如下
1. Grimm TPM,
2. Grimm SQM,
3. Gotham 11301 (telos订制版+QBT)
4. Bogdan toto-tungsten XLR,
4. Lelio X-3,
5. Nordost Odin (原皮+Carbon头版)
Grimm的这两款旗舰线材应该算是少数性能好但又没什么太强个性的线材。
TPM是上一代的旗舰,目前已经停产。现在的旗舰是SQM
两者特性类似,三频均衡,低频控制力好,高音延伸可以清楚且完整呈现,
不会让人觉得系统哪边有强烈的被扣分。
而且声音中性,音色辨识度高,不愧是录音旗舰线材
TPM的特色是,以轻微的动态下降,换得更加绵密且耐听的听感,且连续性大增,
是这些线材中,我觉得最为超值的选项。小弟目前也用在前后级之间。
简单说来,如果前端器材性能很强,有足够的动态可以被削弱,
TPM应该是可以无脑上的一组线材。
身为TPM的继承者,Grimm这次将SQM的倾向调整成性能取胜,动态大增,
强弱音的比对更加清楚而不容易混乱,所以透明度与分离度都更好,
但活生感跟TPM比起来有轻微的下降
经验上来说,SQM似乎比TPM更加适合前端,特别是数位线的部分,
我觉得资讯传递的更加顺畅。
但缺点也很明显,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无活力感,不是系统的虚弱无力,
而是相对其他更猛的AES线材来说,似乎太过制式而规范了些
颇有种马友友往Starker方向演变的感受
也因此,SQM我目前用在DAC到前级这段,跟TPM搭配起来,算是相得益彰
Gotham则是标准的多蕊铜声,温厚而情感好,稍有昏黄感,
但不至于高音上不去,且频宽大而表现完整。
缺点也是多蕊铜声,在聆听快板的时候,少了一点畅快淋漓。
特别写这条的原因是,他有一般多蕊铜没有的两个特色:
1. 音场庞大,且不掉密度, 2. 低频淤积程度不高。
目前我用在数位流系统的DA到前级这段,
可以大概修正一下比CD系统多出的些微奇怪僵硬感。
Bogdan toto-tungsten XLR,在台湾名不见经传,但也是默默在国外卖了好几年。
老实说,对音场庞大有特殊喜爱,又喜欢干净有层次,
但不喜欢多蕊铜层次不够分明,或镀银线低频下不去,高频又过度被强调的烧友,
这对值得考虑。
声音干净而中性,音色辨识度也不低,但缺点是在各乐器的交融中,
会少掉一点交融带来的听感变化。
一直到SQM到手前,我一直都把这对放在前级到后级之间,
替整个系统带来的是上下延伸顺畅,动态好且不淤积的清爽听感,
再加上音场庞大又干净层次佳,算是小空间的大帮手吧~XD
Lelio x-3跟odin, 两条可以一起比较
在analog上,特性类似,都有过度强调高频的状况。
不过odin不愧是万年靶线,声音清爽而速度快,
跟WBT RCA头版本比较起来,Furutech carbon XLR头的加成,
让低音量感问题解决不少,在低频延伸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又少掉那些奶油味,
让N家标准的无毛边清爽感再次被突显,
聆听Bossa Nova这种类型的音乐时,更加令人投入
也因为各频段都有被强调,所以音场也十分庞大而往聆听者延伸,
但问题是,音像也跟着变大。
如果我还在用书架系统,或是目前的系统放在二十坪以上而且挑高超过五米的空间,
这对一定是我的首选,
可以靠线材来让系统只要放大音像就容易出现毛边的问题解决,
除了口味不合,在性能上实在想不出不用的理由。
可惜我用constellation 在九坪的空间里推magico V3
实在是不太适合这种把音乐画面整个放大的调整法,
因此在SQM到货后,我还是使用SQM作为DAC到前级这段的连接线材。
X-3比较起来,在analog上,又比odin有更不均衡的三频分布,且更强烈的凝聚感。
老实说,在analog段使用时,我从没办法听超过一张CD。
不过天可怜见(这样说好吗~XD),在使用SQM作为数位线,却招致明显失败后,
我开始回想并归纳自己使用数位线的经验。
之前用过的镀银同轴,也会有低频量感被限缩的问题,
反而是一些单芯铜线的频段均衡与连续性都好上不少。
所以我在数位线的小结论是,单蕊优于多蕊,单材质优于多材质,粗线优于细线。
基于这个考量,我试着将X-3放到这段去。
效果出乎意外的好,甚至可以说是我用过效果最好的数位线。
当然,我不确定这是因为把拼图的最后一块拼好,带来的加成,
还是本身这条就有那么威。但跟在类比段的贫弱表现比较起来,
在数位线的讯息传递之清楚而明白,让我彻底感受到目前系统性能的发挥
颇有把限速器拔掉之后,用力踩油门那种畅快淋漓到极致,却又举重若轻的感觉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绝对不会承认最近收了很多张罚单...)
可以直观感觉到,几乎没有资讯被掩盖,也不对后端有所妥协,动态大而清楚,
且靠着后端SQM跟TPM的平衡,从DAC到后级之间的管道,畅通又不会有听感上的压迫
最直观的变化是,音量巨大的时候,耳朵的负担却不会等比的放大。
聆听唐吉轲德跟天方夜谭这种动态大到不行的录音时,更是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我同时有TPM RCA跟XLR版本,
RCA的声音就较为细致,但动态又比XLR更打不开,
所以,小弟只能接受constellation的说法,线材上的性能,应该回归结构
至于音质,就靠用料跟提高机器等级了。
以上是我最近尝试不算太高价的XLR线材,
希望让大家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有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