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 我讲的文章中有提到 已经烂的可以的平民真空管机 因为晶体
机的出现 被打的体无完肤 高下立判的结果 不久之后真空管机 更是
被普罗大众认定是过去时代已经过期的烂东西 连带的 真空管也是过
期时代的产品 (虽然也算对啦 XD) ...
到了 197x 年代 真空管的时代已然结束 接下来 是晶体(与积体)的时代
真空管的制程 与晶体的制程 相比较起来 一个只会传统灯泡工艺的工
厂只要加上一点点的其他知识 就可以生产 最简单的真空二极管 至少
是可以生产没有问题的 但是晶体是半导体 这生产的难度与工厂设施
的需求整整高了不只好几阶 等于是间阶刷掉了生产真空管的小工厂 而
所谓的大厂如 飞利浦 三菱 之流 都忙着转型晶体产线 (我这变有颗松
下自行生产的真空管 大约是 195x 年产 之前以为是三菱代工产品 但
我错了 不过 这完全不改变他衰声到爆炸的事实 <喂>)
这时的真空管生产厂商一下子去掉了大部份 此时只剩下东欧(当时还有
很多军事设备用途) 与一些零星的产线茍延残喘 (但也不一定有生产真
空管) 大多是工厂停摆甚至放著设备给他烂 工厂弃置) ...
而半导体(晶体/积体)时代来临之后 也带动了电器生产的多样化 各种家
电品牌陆续问世 当然音响市场也是 国内当时自然也是百花齐放 大同
歌林 普腾 青云 等等 都纷纷创造出了自有品牌的电器 尤以电视为最
电视普及之后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与娱乐习惯 但就算是在不普及的年代
史艳文 与 黑白郎君 还有 棒球转播 等等 也是让人回味无穷 (尤其是
打开电视 并缓缓拉开拉门的仪式 那种快感 XDDD (呃 离题))
一套完整的中高价晶体音响产品 只要薪水的一部份到一两个月的薪水就
可以买到 (在电器不普及的时代 这已经算是传家宝级的)
以我父亲为例 他当时结婚时的薪水大约是 2200 (商 / PHD) 而一组较好
的组合 大约是 600 元 包含了 黑胶唱盘 收音机 录音带 盘带 (当时 CD
未发明) 还包含了电视端输入 (UHF / VHF 非 AV 端子 这算音声部输入)
后来的音响 就包含了 AUX (外部 Audio (AV 中的 A / 3.5) 输入产品
晶体机的普及 也带动了录音技术的飞越性的成长 甚至带动了 CD 产业
的发展 在产业早期 很多人都以 DDD 而非 AAD (D 数位 A 类比 CD 最
后一个至少为 D) 作为评判录音与制造过程好坏的一个标准 随着 CD 的
发展与普级 录音带也渐渐的走入了历史 约末同一时期 也开始有人发现
这些音响的声音 好像跟以前的平民音响相比较起来 少了一点灵魂
问题到底在那里 ?
半导体的脚步 并没有因为晶体机的普及而停下脚步 体积更小 放入更多
二极管开关的晶体越来越多 (integrated circuit / IC) 积体电路小小
的一颗 居然等于数百个数千个数万个(或更多)晶体 小小的一颗 chip
能做的事多了好多 陆续出现了 除噪(Dolby B/C)技术 重复取样(多磁头)
多声道 等技术 "用规格看音响" 也成了时代的趋式 但 问题还是一样 为
什么除了高阶产品之外 一般的平价音响 都这么生硬没感情 (会这样认为
的也通常有点年纪 因为他们听过真空管在 "普遍良好" 时代的声音)
在 日本 法国 与 美国 等国 都有很多老烧在研究这个为什么 真空管的
如何发出好声之类的研究也从来没有停过 但因为知识传递的问题 这些想
法与图样(线路) 并没有引起太多回响 当时还在使用 33.6K 24K 或更低
的 300 1200 bps 的调制解调器 网络上也只有所谓的拨接式 bbs 站 (台湾当
时有 白日梦 台北之音 ... 等) 这些 bbs 大多就是发个离线文字档 抓
抓上面附载的档案 (蓝波快信 / 银版快信 等) 并没有什么使用者互动的
功能 就算是后来的 html 1.0 出来之后 交互式的讨论区也很少 (纯 CGI
用 C 并不算好写 / 网络速度实在太慢) 但当后来不使用数机而使用固接
式以后 网络能传递的东西也变多 开始出现一些如 phoenix (凤凰城资讯
站) 用 Firebird 与 maple 架的私人与公有站也越来越多 而网页也开始
出现一些基于 php 的交互式讨论区也越来越多 这些东西改变人的沟通方
式与生活习惯
网络的兴盛带来资讯传递的迅速 开始有人对 "类比味" 这个名词感到兴
趣 为什么黑胶有感情 为什么盘带有感情 为什么录音带比 CD 有感情 (
虽然可能多了录音讯噪) 也开始有人发现 完全使用 AAA 的产品 比带有
D 的录音来的听觉舒服 (请注意 这些毕竟都是只是一些人的想法 并没有
普及到所有人 到现在依然也是)
约莫在 1990 年代 这些流传许久的电路 还有一些残留的真空管 开始有
人试着重现这些机器 (或是已保有机器) 然后他们得到了与 低阶晶体 或
积体机 截然不同的声音 随着网络力量的传播 越来越多人用他们的耳朵
亲耳听出了差异 (西电 / 飞利浦 的真空管机 尤其为人称道) 但 真空管
大多是停产产品 虽然不贵 (当时) 但是取得不容易 (当时买卖的管道也
很少) 于是有脑筋的商人跟厂商 开始动这块的脑筋
"真空管机 声音温暖 音悦柔和 声音有感情 ..." 八拉八拉 一类几乎像
是洗脑的广告说词开始出现了 当商品出来之后 所谓的 管商 开始告诉
人家怎么分辨真空管 然后声音是怎样等级的好与坏 (价钱自然也是好与
坏 但真实状况怎样就再说) 甚至后来出现仿品后 还有怎分辨真伪之类
此时真空管音响开始为一小部世人所重视 可惜的是 这些商业原理所生
的真空管机大多是 暖 闷 糊 跟以前的高阶机种 根本是天堂与地狱 但
世人也开始接受这种声音 (我想 不接受的应该更多 XD)
甚至 后来还加入了文青怀旧风潮 等其他要素的商业考量 真空管 就在
研究者(老烧)持续的研究 商人的吹捧 与 真空管支持者努力增加能见度
之下 莫明的又站上舞台 很多产线受惠于商业价值 又死里复活 或是有
厂商开始生产新制程的真空管 只是此时 真空管(机)陷阱越来越多 产品
也越来越杂 ...
(待续 ... N 年后 大概会继续写 (死)
==
为啥我每次想灌多点水写千字文 都会断线呀 这是一种祖咒吗 Q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