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发烧音响到现代有什么科技突破吗

楼主: Upsha (upsha)   2018-04-16 00:58:10
回了另外一篇,手痒继续回这篇。
先讲板友推文提到的 AR 系列好了。Edgar Villchur "气垫式"专利是 1956 ,统衔接
电学和声学的 Thiele/Small model 要到 1971 才发表。在这之前,音箱设计基本上
是用猜的,先做个单体,乱做个音箱试试看,直到"低音" 听起来差不多为止。
从 T/S model 的角度出发,气垫式就是封闭式。真正的差异是在实作上。单体振膜
要能回到原本的位置就需要点弹力,一般单体都是用"弹波" (suspension) 达到这个
效果。 Edgar Villchur 在 50年代的先见在于,用单体上的弹波不是唯一的方式,
一个封闭箱子里面空气有一样的效果,有玩汽机车/登山车的大概就知道,这是气压
弹簧的概念。当年 Edgar 把原先的弹波剪掉很多,然后装在封闭箱里。
这在当年有两个优点,当时的弹波设计还不够好,在不同的伸展/压缩程度,会有不
同的弹力系数 (k),相较之下气压弹簧的表现比较稳定。第二个优点是整体弹力系数
可以降低。共振频率 = sqrt(k/m),在一样的振膜 + 音圈 质量之下,小的弹力系数
可以降低共振频率,播放出更低的频率。
这个设计最大的缺点是容易卡圈,因为弹力太小了。很多老叭都有这个问题。现代
单体大多数不希望发生卡圈的状况,因此就算装封闭式,总弹力还是远大于这些老
叭,要说 AR 低音比现代的封闭箱沉是合理的。
现代封闭箱的一大优势是可以配合讯号处理,发出和体积不成比例沉的低音。这招
叫作 Linkwitz transform, 这是 1980 的发明。早期当然是用 Opamp的作法,现
代可以用数位的方式做到。但是对于 DAC/扩大机的要求就是另外的讨论了。可惜
的是这招必须是主动低音才行,因此最大量的被动喇叭没有享受到这些进步。
来聊聊另外一个单体上的进步。懂点电学的版友大概都能接受,音圈其实在电路上
也是个电感这件事情。电感附近如果有磁性材料,那电感值就会变得非线性了。非
线性失真一直是听感上"失真"的一大贡献。早期的天然磁铁比人造磁铁好听,一部
份原因就是天然磁铁的非线性电感表现比较好。我要强调早期的原因在于,现代单
体都会在音圈和磁铁中间贴铜,让电感"看到"少很多的磁性材料。如此一来,看到
的少影响就少了。关键字是 "copper ring",TS 参数的主要表现是电感值很小。
单体还有很多进步,先到此为止有空再开一篇讨论...XD
作者: andyaries (抢不到的浪漫)   2018-04-16 06:58:00
敲碗 等下一篇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18-04-16 08:42:00
古代的喇叭量测不佳 但是大多好听 是用耳朵校声现代的喇叭是先用量测漂亮为主 在从里面找好听一点的设计所以其实有蛮多声音不好听的"低失真"喇叭 或者说很难搞得喇叭 但如果能做出音乐性 现代喇叭基本上可以压胜
作者: kevinmonkey (kevin&monkey)   2018-04-16 08:49:00
赞~感谢好文
作者: martinlin77 (mar)   2018-04-16 11:27:00
推优文
作者: yenchieh1102 (香蕉史塔克)   2018-04-16 13:42:00
期待下一篇
作者: louis925 (稚空)   2018-04-17 13:47: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