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原来讯源才是真凶

楼主: wenthome (槛外人不见外)   2018-01-14 04:02:27
这真的是大哉问。
Audio从录音、混音后制、压片、讯源读取、数位还有DAC、
前级电压放大、后级功率放大、喇叭以至于中间接驳的线材,
每一个都有可能出错───用"出错"一词其实也不完全正确。
从源头看,你要听到跟录音师听到的跟想要呈现的声音,
在设备跟环境都很难一样的状况下,基本就是很困难的事情。
爱乐者希望还原声音,录音师要考量广大听众的设备等级有高有低,
以及市场目前的声音偏好,这个bias真的很难。
事实上录音师的Mixer、EQ、Boost跟Compressor如何下,
绝对比任何器材的影响还大。
那么玩音响的人能做什么?
其实是应该把问题好好分类,
用80%理性+20%感性地检视自家系统上的东西是合不合理&好不好听。
回到音乐重播过程中的种种失真,或许可以这样分类:
1)跟音乐无关的失真:Noise、Rattle&buzz、Intermodulation
2)跟音乐有关但好听的失真 :偶次谐波失真
3)跟音乐有关但不好听的失真:奇次谐波失真
原则上1跟3要避免,2不能没有,没有会很难听,但也不能太多。
事实上现代超低失真(THD大于100dBA)的DAC/Codec的真正问题在也不在于失真,
低失真其实同时也失去了好听的失真,因而听起来偏硬偏冷。
那么为什么有些失真是“好听的”?
因为录音师在调音时的器材本来就是有这些“好听的”失真,
当使用者用超低失真、超干净的超先进数位器材重播,
拿掉这些好听的失真,
当然就跟录音师设想的重播环境不一样,当然就不好听了。
音乐音响不会是纯理性,也不会是纯感性,
而是一种一直跟着软硬件技术、市场需求与喜好变动的品味。
──如果音乐载体的频宽有点不足,那么硬件就会倾向高频做多一点,取得平衡。
──如果使用者会在相对吵杂的环境听音乐,那录音的Compressor要下重一点,
Dynamic range弄低一点,让小声的段落不被背景噪音吃掉。
音响之所以会很容易成为一种莫衷一是的、介于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信仰,
想到中间有太多复杂细节,只能说是日常(会发生)的FAQ了。
作者: clioneurise (Romarin)   2018-01-14 09:20:00
好文
作者: smallsmall (小小发明家)   2018-01-14 10:44:00
这个声音正确!
作者: Jay915 (平静的心…看世界)   2018-01-14 10:58:00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8-01-14 11:07:00
其实现在的 DAC 有很大的问题就是为了让互调失真的数据好看故意把较小音量的消逝线路调得很短 所以听起来声音没感情情绪还没到就没了 这点实在是鸟到炸 /.\;;; 结果现在为了补足这个问题 一堆扩大机跟喇叭动手脚 其实还是有点舍本逐末
作者: clioneurise (Romarin)   2018-01-14 11:21:00
不好听不够还原一定是钱花不够多(下略)
作者: martinlin77 (mar)   2018-01-14 11:34:00
失真最大的一定是喇叭,其他不过是小case讯源要忠实还原讯号,暂态那些当然是越快越好
作者: sifun (米虫)   2018-01-14 12:05:00
好文 很棒的分类分析文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8-01-14 12:50:00
谢谢,长知识
作者: max8201 (我是一只沙沙羊)   2018-01-14 19:06:00
观念正确
作者: a5980810 (bandog)   2018-01-15 10:36:00
dopin完全说中我昨天听声海蓝芽耳机,和sony wh1000mx2但感谢想sony感情十足,声海hd4.4素质高,但消逝太快,一下就没了,哇勒大家可以去比较这两只的蓝芽模式,就知道dopin的意思,完全点中
作者: max8201 (我是一只沙沙羊)   2018-01-16 00:37:00
怎么在电路上针对小声音作处理阿- -想了一下觉得有点诡异应该不可能加limiator这种东西进去吧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8-01-16 01:04:00
电容容质调整呀 有的充放电一慢 就拖 ... 有的很快 充不饱I/V / OP 线路还是有类比放大呀 :p
作者: CGary (下雨天也挺浪漫的)   2018-01-16 15:39:00
推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