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imgur.com/4e4mbBQ.jpg
最近几天都在自己主系统试听这款美国线材名厂Cardas的老旗舰
Golden ReferenceXLR讯号线,
终于明白,这曾经超过10年未改款的骄傲和自信,来自于货真价实的实力。
音响论坛早在140期就评论此线了(可见得其年纪),
是由前主编杨德宜执笔,写的相当深入,
(现在的中文评论已经看不到如此精彩详实、专业如小论文般的线材评论了)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0Review2002/140/Test/Cardas.htm
基本上我的聆听心得几乎和此篇评论相同,
Golden Reference从一开声就有着紧凑源源不绝的驱动前进感,
且背景深黑、细节多,声音质感极佳,
尤其絃乐的纤毛似乎触手可及,擦弦质感极为真实,
但却精致的没有一丝粗糙;
其并非如Siltech那种中高频带着宽松华丽飘逸,
或是Nordost纯净的不食人间烟火,
而是带着点淡淡的清甜,收放之间,迅速而俐落!
更让我称道的是那音乐深层阴影的挖掘力!
由于可以挖掘出极深层阴暗的幽谷纹路,
使得明暗之间的光影对比极为强烈,让人忍不住想随着音乐起伏而起舞!
无怪乎这个大量被录音室采用的线材名厂,
常看见的评论总是"偏音乐性",
当然我还是要再强调,
我自己的观念是:
"偏音乐性"绝非是音响性不足,
举个例子,
才华洋溢的指挥家Gamba,
24岁的稚龄就和LSO录了张名满天下的Rossini歌剧序曲集
(Decca SXL 2266,LP),
这张充满天才的潇洒录音,极尽炫技之能事,
色彩丰富、控制力极佳,让人忍不住随乐起舞
是什么原因能让Gamba尽情挥洒,表现出他想要的音乐 ??
正是当时拥有顶级实力的 LSO伦敦交响乐团啊
有着高超的技术才足以表现音乐,
相同的,有着优异的音响性能才足以表现出如此丰富之音乐性
抽丝剥茧的层层挖掘出音乐的表情和生命
我认为除了已经过于紧绷的系统外,
Golden Reference应该都可以愉快胜任,
其各方面表现都不枉"Reference"之名,
如同杨德宜下的结论:
“这是一款参考级线材!”
尤其在线材飞涨的今天,二手价还不到2万的老旗舰实在显得物超所值,
(新款Cardas也涨翻天了...)
类似如Cardas这样的老牌线材名厂,还真是都有它们的硬底子实力在!
所以音响闻人如苏师傅将Cardas纳入试音室作为参考级线材,
也就不让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