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买 CD 要注意的眉角 ?

楼主: Tosca (hi)   2014-09-09 11:15:22
要先讲什么音乐 才能讨论录音好坏问题
因为每种音乐市场对录音的需求要求不同
我只讲我比较熟悉的
1.历史录音
泛指1950以前的单声道录音
以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为主
历史录音毫无疑问是录音音质最差的 60年前的录音你能要求什么
但因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重要 所以到现在还是历久不衰 持续出版
历史录音的出版其实是被讨论录音好坏最多也最重要的
因为本来的音质实在太烂了XD 烂到每次重出版都在标榜重新转录 好坏见仁见智
我举几个例子
巴哈大提琴无伴奏的始祖 卡萨尔斯的巴哈无伴奏
这个录音是1930年代 EMI出版 后来出版CD后 音质其实很糟 非常的干
你听这个录音真的是感觉不出来为什么卡萨尔斯的巴哈无伴奏会这么红 有什么好感人
后来50年后版权解禁了 NAXOS找到原始黑胶来重新转录成CD
音质好很多~~
但是这个好很多 也仅只是还能听得单声道录音而已
他还是有早期单声道录音 频宽不够 声音闷的缺点
这绝对称不上是发烧友口中的发烧录音
但对爱乐者来讲 已经够了 可以听了
(1930年代录音 现在还可以听得 很少~~)
所以发烧友在看历史录音爱好者在讨论录音好坏 会很痛苦甚至很可笑
因为历史录音 讨论的是如何从30分进步到60分
但发烧友要的是90分 95分的录音
可见两者交集有多远XD
历史录音其实一值持续有在出版
CD背后都会注明当时的录音年分
但很多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爱好者 没去注意 结果就自以为买到地雷
其实错错错 这本来就是历史录音 怎可以地雷称呼之XD
像是一整盒很便宜的瓦砾系列(10CD才三四百块)
甚至sony之前重出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一系列录音
通通都是历史录音 音质本来就差 自己买要自己注意~~
以前飞利浦的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CD 总共100辑 每籍两张CD
但里面大概有1/4-1/3是历史录音!!
因此夹杂着80年代后的录音 录音水准就会差非常多
很多爱乐者也不察 自以为也买到地雷
错错错 本来就是历史录音阿~~~
(好比拉赫曼尼诺夫自己就留下很多录音 都是历史录音 音质不能强求)
2.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录音的黄金年代 一般认为是70-90年代之间
包括众多大师正值巅峰期 立体声录音技术也成熟完整
一般来说decca被认为是录音效果最佳的 工程师太强大
EMI相对的则被认为很烂 技术问题
这从同样70年代两家出版可以感受出来
70年代decca有不少发烧歌剧录音 例如杜兰朵 蝴蝶夫人 波西米亚人 阿伊达等
你把同时期的EMI歌剧拿来比就知道 根本没得比~~
decca优秀的空间感 堂音 厚实的人声 丰美的管絃乐 完完全全就是录音的极致
反观EMI 它们录的歌剧就是乾乾干 扁扁扁
当然音乐还是很感人 但是音质真的是不能比
EMI录音的问题直到90年代后才改善 大家猜应该是有去挖脚XD
像拉图发烧的马勒第二号交响曲 大概算EMI 90年代后的代表作
其他诸多厂商我认为都有一定水准 不管是DG还是飞利浦
美国厂商一般录音水准都很好 毕竟是立体声的发源地
新厂商小厂商不用讲(Telarc等等) 他们本来就是靠音质好打天下的
因为小厂商请不起大牌艺人 只好靠音质发烧决胜负XD
所以古典音乐的发烧厂 都是小厂 原因在此
3.重金属 流行乐
这种音乐录音好坏很难论断 因为都是加料很多 后制很多 mix很多的音乐
简单讲 录音一开始好坏不像古典乐那么重要 反正后来都会加加减减修修补补
所以你听到的都是修补后的东西 不会是一开始陆的东西
但还是有修过头的~~
也就是后人爱讲的loudness war 噪音战争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udness_war
话说因为听流行音乐 重金属等年轻人 一般有的器材设备都不会太高档
因此同样的录音 如果电平比较大 出来的音量比较大声 大家就会认为比较"好听"
结果就是新的音乐出版 越来越大声
这可以从上面维基百科的连结 里面有付麦可杰克森的歌black or white历年来的电平
你可以发现最早出版1991的CD版本 其实电平没那么大 听起来音量没那么大声
可是到后来 1997跟2005年的重制remaster后 电平越来越大 听起来越来越大声~~
结果就是细节都没了 只有大声大声大声 听久反而觉得很吵 很难听
这就是后来大家所诟病的loudness war
同样受害的还有metallica
金属乐并不是越大声越好 大声的结果就是整个音乐只剩轰轰轰 其他都没了
metallica的早期黑胶我有 从国外网购的
音质真的跟cd差很多 低频没有那么被强调 细节反而多很多
更好听也更耐听
所以阿 每次大厂在那边强调 全新数位重制 音质更佳等等
我们看到都是苦笑 音质就是这样越来越被搞坏的XD
所以如果你有麦可杰克森当初早期的dangerous那张专辑 拜托留着
现在已经被玩坏了 早期的版本 音质比较好~~
作者: ce85046 (一星如月)   2014-09-09 11:22:00
看完赶快去收一张早期的dangerous专辑XDD
作者: nike00000000 (总动员的进步,提升人类S)   2014-09-09 11:38:00
谢谢 (笔记)推 (CD中)
作者: ironie (i姊姊)   2014-09-09 11:40:00
呜呜呜,虽说EMI的录音技术差,但我就是比较爱他们收录的指挥家或艺术家的作品,现在架上一堆强音系列CD。
作者: richter (......)   2014-09-09 11:46:00
EMI的录音美学和Decca截然不同 以1950末-70黄金年代来说并不觉得他输给Decca 我个人还比较喜欢EMI(hmv/columbia UK)当然它不像Decca随便拨都很hi-fi,比较考验音响系统就是了反而90年代初期的EMI...烙赛比例还不低....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14-09-09 12:20:00
8月20号在大阪二手CD店买到一张 91年版本DangerousCD干净无暇 看这文章刚好在听Dangerous
作者: quii11 (寒静)   2014-09-09 12:21:00
那CBS的呢?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14-09-09 12:24:00
ppt.cc/UWHT 支援 91年 Black or white
作者: nike00000000 (总动员的进步,提升人类S)   2014-09-09 13:09:00
补推
作者: delaluna ( ̄︶ ̄y)   2014-09-09 19:12:00
EMI的录音没买很多 但张张音质都输给同时期DG, Decca看了网络上衣些评价 觉得应该不是巧合XD我觉得历史录音 (我的定义是60s前) 有些音质并不差甚至mono有些比早期stereo好听 就知道是公司自己的问题
作者: sevenfeet (引战不成)   2014-09-09 20:35:00
嗯 看得出来没买很多
作者: cloning (南部台客)   2014-09-09 21:42:00
颗颗
作者: ashkenazy (山寨文青挫青屎)   2014-09-09 21:44:00
........
作者: ckscorsese ( 呼噜克纳)   2014-09-09 23:01:00
XDD
作者: davidbright (^ ^)   2014-09-10 07:29:00
nice
作者: CoolTakuya (积极开创快乐的人生)   2014-09-10 17:59:00
dangerous的黑胶也建议收第一批的初期美版
作者: delaluna ( ̄︶ ̄y)   2014-09-11 00:19:00
疑 原来大家这么喜欢EM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