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CD模拟的坐位

楼主: Tosca (hi)   2014-09-06 09:29:41
我觉得有必要来直接写一篇
否则以讹传讹实在不妥
1.一般古典音乐录音
不管是大编制的歌剧交响乐
小编制的室内乐 四重奏
到个人独奏等等
绝对都是一起录 跟正常演奏没什么两样
其实极少有分开录分部录音这种事情
就算你在录音室内录音 也是一样
录音地点了话
碍于场地问题
大编制音乐录音 通常会使用真实的音乐厅 歌剧院
小编制(莫札特的交响曲 协奏曲 巴洛克音乐等)有可能改用教堂 或大型录音室
个人独奏 器乐奏鸣曲 四重奏等 才会完全在录音室内录音
2.古典音乐讲的现场录音(live recording)
指的就是真实的音乐会的录音
但这其实有trick!!
很多音乐会再前一两天会前半天 都会有彩排 这时候也会顺便录音
然后不少唱片公司和录音师 就会把彩排的片段 搭配当天现场演出的内容
剪接出完美的唱片
以前做这种动作还不会跟音乐家讲 所以音乐家本人等唱片发行
也分不出来到底是不是真的100%当天现场演出的内容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拜鲁特战后重开的那场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
事后证实那张名唱片 是EMI拿彩排内容跟当天音乐会一起剪接的
怎么知道的?
原来那场音乐会 当时还有顺便实况广播 而广播公司居然保存当天的广播母带XD
所以50年后 被人挖出来 就拿来重出唱片(Orfeo出版 有兴趣可以找一下)
一听之下 一目暸然 EMI确实给人家动过手脚!!
3.我不清楚dopin大讲的分部录音是什么意思
老实说这真的很少见
很多音乐家的传记影片(像李希特 Richter)
很多音乐相关书籍(谁杀了古典音乐)
还有焦元溥对很多音乐家的访谈记录等(游艺黑白上下)
甚至音乐杂志对古典音乐家的采访(如Grammophone)
甚至录音工程师自己的文章(Decca很多工程师都有写回忆录 毕竟合作的名人太多)
里面都会谈到录音室的细节或趣事
基本上 很少很少所谓分部录音这种事情
弹错了 就是把弹错那段重录
协奏曲部份 钢琴家和乐团配合不好 就是一直录到好为止
(焦的书有提到齐玛曼跟克里夫兰管絃乐合作钢琴协奏曲
下班时间一到 乐团有个女团员马上拿着乐器走出录音室
齐玛曼怒火冲天 怒骂那位女团员不尊重艺术 : 你走 我不要再看到你~~
指挥家布列兹只好出来缓颊 等等
最后这张唱片还蛮有名的 是拉威尔钢琴协奏曲的首选版本XD)
如果连乐手录音中途 下班时间到不想加班直接走人 钢琴家都难以忍受
怎么可能有让乐团分部录音这种事情?
让乐团先录 钢琴部分另外录音? 钢琴家怎可忍受这种事情发生?!
多看看 多听听 音乐家们的录音趣事
就知道录音真实情况如何
4.就算在台湾 真实录音的情况 其实也鲜少是分部录音的
今年高雄音响展有特别出一张黑胶唱片
那张黑胶内容完全是全新录音 南方音响的黄裕昌去找音乐家 找录音师录出来的
如果你有买那张黑胶唱片 你会看到里面每一首曲子
都会跟你标是录音当时情况 每一支麦克风放在哪里等等
他直接标示给你看录音时后乐手的相对位置
你听听看你的系统有没有办法完全重现XD
所以本来就是一起演奏 一起录音
哪有各乐器分开录音这种事情
5.我知道很多流行音乐跟摇滚乐 确实都是分部录音的
人声 乐器 音效等 全部分开
事后再mix再一起
所以会有很多remix版本 甚至一些X周年纪年版 还会出当时真正原因重现的样子
但是以为这种模式会拿来录古典音乐 是非常不妥当的
大部分古典音乐录音 几乎所有你知道有名的唱片 有名的艺人的录音
都是跟正常演奏那样 正常录音的
我讲这些只是提出分享
录音室没什么神秘
很多艺人 很多录音师 甚至高雄音响展自己都在搞录音
大家都没再搞什么分部录音分开录音这回事
怎么演奏 就是怎么录音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4-09-06 09:40:00
什么以讹传讹 你好像把分部(轨)录音妖魔化一样 你根本就搞错重点 分部录音也不过就是那一个声部分开录的问题 有现场也有在录音室里的 不然你以为为啥 Dyna 要搞个柏林多声道重录版 你以为他们是那么厉害可以把乐曲分离出来再给喇叭的吗你说的正确 但是录音细则不是像你讲的这么简单 如此而已别说摆位问题了 人家光是研究驻波跟反射就花了多少年 讲的好像麦克方摆上去就可以录全体一样 ... /.\
楼主: Tosca (hi)   2014-09-06 09:45:00
当然会把他妖魔化 因为这样指挥家 音乐家 怎么做事=.=?当年福特万格勒 看到麦克风就受不暸 说你拿掉我就开始演奏而现在你还要乐团某个声部单独去录音?!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4-09-06 09:46:00
那你为啥不讲卡拉扬 ?
楼主: Tosca (hi)   2014-09-06 09:46:00
刚今世界上哪些一线音乐家会同意这种录音方式 还真想不到录音是音乐家自身艺术的呈现 录音就代表他本人 他的艺术你说声部分开录音 不就像在跟凡高讲 你右下角这个花画不好我们分开画一朵好的 在帮你接上去~~这样画家不会起肖吗?演奏当下 呈现出来的 就是音乐家指挥家想要给听众的声音那就是代表他的艺术 代表他本人 代表他的声音你分部录音 事后硬给人家接上去 不就破坏他的艺术 他的声音所以为什么大部分音乐家不会同意这种作法
作者: nike00000000 (总动员的进步,提升人类S)   2014-09-06 10:20:00
来学习的...
楼主: Tosca (hi)   2014-09-06 10:22:00
唉 其实我也知道很多现代录音都是声部分开录音不可否认这样音响效果会更突出 但音乐家是很感冒这做法所以我对这种作法很不以为然 毕竟这不该是"正常"录音
作者: henrry461 (XD)   2014-09-06 10:28:00
感谢分享!!
作者: yeahbo (MSA-0011[Bst]PLAN303E)   2014-09-06 11:22:00
等等,Tosca坚持了一大串,结果最后又翻过来了? 囧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4-09-06 12:43:00
音乐家坚持跟音响要素是分开的 不是每个音乐家都可以这样玩更不是每个演奏者都有这种实力
作者: Algg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2014-09-06 12:50:00
这是刘汉盛在音响调声学介绍的其中一张专辑http://tinyurl.com/kntnhddCD内页有作曲家如何在录音室搞这些东西的过程很有趣几年前吕纪民的台湾岁月留声迹 论坛跟高传真都有介绍过
作者: justagame (各种加班)   2014-09-06 12:56:00
不要把应然实然混在一起阿...你不推崇跟没有是两回事
作者: Algg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2014-09-06 12:56:00
人声.乐器和空间残响都有各自麦克风捕捉实际录音室的现况 就分部录音还满常见的应用虽然说我没看到这篇讨论的话 还真的不晓得有这么多学问长知识了www
作者: delaluna ( ̄︶ ̄y)   2014-09-06 13:28:00
卡拉扬1984萨尔兹堡的马勒九 就是彩排+live剪出来的所以才会那么干净完美还有他的圣桑第三号交响曲 号项就是所谓"分部录"的例子管风琴在圣母院 柏林爱乐在Philharmonie 最后再合成所以最后结束时 乐团跟管风琴没有完全match 不知道是刻意的还是"分部录"难以避免的结果
作者: sevenfeet (引战不成)   2014-09-06 13:33:00
"分部录音"跟剪接完全是两回事 怎会搞在一起?
作者: sinnx (就这样夏夜晚风吧)   2014-09-06 23:12:00
受教了 谢谢分享
作者: reich3 (月涌大江流)   2014-09-07 00:46:00
古典音乐分部录,这还能听吗? 特例不要当通例~
作者: clop (月饼狗)   2014-09-07 01:48:00
古典音乐分部录..太扯了...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4-09-07 12:19:00
扯不扯是一回事 事实上的状况往往是另一回事 :p
作者: AncientLich (低能的宅宅)   2014-09-07 22:45:00
现代的电影配乐有时候为了省人头会分部录音 这倒是有看过。 但古典音乐是一个整体的艺术 这时候还搞分部有点本末倒置了我是不太相信会有比较有名的指挥愿意这样搞
作者: musicanuda (musicanuda)   2014-09-08 16:47:00
推这篇,长知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