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leeplist ( 超☆17jump)
2013-07-16 23:03:44仅针对后段,道德层面我都先姑且不论在内,讲起来比较爽快也比较干脆
单就心理层面来提供一种说法,而且就简单说,单纯作一种参考
心理层面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至少目前的心理科学还是这样)
“本我”跟“超我”基本上都是一直很无赖而且非现实去要求“自我”,
自我的角色就像是处于一个对现实的桥梁以及过滤器
(若对本我 自我 超我 的定义不很了解,就麻烦直接网络查一下比讲解快且详细
心理状态机制原则上由这三个东西去组成
简略说
原则上本我跟超我说起来都有些任性(我自己的形容法,意思是不太理会现实阻碍)
本我偏向根本愿望,态度是一种不顾现实麻烦的完全自我中心,包括食欲、肉欲、
甚至弑父奸母等等非常离谱的愿望在这都可能很自然出现,属于出生就存在的心理面
像是一开始自我还没发展的婴儿饿了就哭,不太管其他事情
超我则被后天以及社会化等等因素养成,自我要求、自我实现、疚责感、使命感等等
超我的麻烦点在于出发点会完美主义,以那些很任性的要求去折磨自我
超我太过度举个例子就可能有点明明没什么事却整天怀抱过多罪恶感等等
自我则如上述是依据现实原则的去尽量适当过滤并展现出来)
而这个问题主要是面对于超我跟自我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苦苦相逼(?)的心理系统层面上
如果你的超我能够有一种开脱(?)的状态,
不会不断依据某些规则(道德或其他)的去要求自我 (譬如罪恶感的产生等等)
你仍是有可能在心理上过得很愉快很洒脱的
如果你根本不是这样的料,就不用想了,除非你想到顿悟了不然不太容易
因为你的超我已经成为目前的形状,
超我很任性的,不会随便放过你,除非直接经历很大的变故或什么理由,
那种基于完美主义的要求每天干扰着你的自我(心理上与现实的桥梁、过滤器)
会导致你难以成为一个你后段美满的自私自利又不会觉得怎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