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灵魂的数量

楼主: TopoT   2012-12-13 21:32:17
※ 引述《togmogo (偷鸡摸狗)》之铭言:
: 前提先假设灵魂是存在的东西,并且有轮回
: 以下是问题:
: 这个世界上人类数量越来越多,所以灵魂越来越多吗?
: 究竟灵魂是打哪来的?
: 是从其他有机物来的吗(蚂蚁、植物之类的)
: 还是从无机物来的(岩石、砂)
: 或是从宇宙的某个空间传过来的
: 佛教的轮回范围指的是我们所认知的宇宙吗?
: 有没有可能灵魂只是一个陈旧谬误的名词,其实不存在
: 想请问各位的看法
佛教历经千年的兴衰变异
大部人对于佛教的理解已经与佛陀当时的教导南辕北辙了
根据原始经典的记载 佛陀并不说明灵魂的存在与否
这是非常著名的无记的问题中的一个
当时有人问佛陀 请问当您过逝之后是继续存在还是就不存在了呢?
而佛陀的回答是 他不讨论这种事情
其中最让人误解的就是"轮回"
因为这是佛陀当时所使用的其中一个和当时印度婆罗门教相同的字词
但是佛陀对于这个字词的解释却与当时其他宗教师完全不同
在原始经典的叙述里 并非主张因为有灵魂的存在而产生轮回
佛陀说 轮回是生命对于自我的无知和执著所造成的
所以当时有人问佛陀 人死后会不会轮回
佛陀的回答是 当一个人不再因为自我的无知而执著时 那么轮回就终止了
严格来讲 佛陀所谓的轮回 其实并非是指生命的死亡与出生的重复
而是指人因为执著而不断继续有烦恼的生活
佛陀指出这种生命的执著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死亡而全部消失
就像紧邻的木屑堆 火从这一堆烧完又延续到下一堆
这把火和下一把火既不是同一把火 但却彼此互为因果
而这就是原始经典里面所论述的轮回
火从这里延续到那里 我们找不到所谓的火魂
就像生命的波动一样 从这一刻到下一刻也不能找到所谓的灵魂
一切的存在都是不断变异的
但是就如同火能延续有其必要的因素 生命波动的延续也是一样的
佛陀说明
他所要终止的轮回是烦恼
烦恼能延续是因为人没有做出适当的行为
而人没有这样做 是因为缺乏对生命的认识
佛陀其实并不是印度当时或现代人所普遍认知的宗教师
因为佛陀只根据人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来做出陈述
在佛陀的教导里 没有要求它的弟子必须信奉什么神祇或道理
相反的 佛陀告诫他的弟子 必须如实的亲自的去观察生命的道理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当时佛陀把生命分成五个类别以方便解说
包括生理(物理)现象 情绪 知觉 思考 和意志行为
就这样 佛陀终其一生所教导的内容都没有离开这个范围
他只教导他的弟子如何在人所能力及的范围之内去达到最完善的成就
不去猜测辩论遥远而不可知的那些宇宙现象
也不去崇拜或诋毁那些人们称之为鬼神的生命
当然 这样的思想不能代表整个佛教
对于现代人来说 这只是广大篇幅的佛教史中的一小段而已
在汉传的佛教史上更是极为被漠视的存在
不过原始经典里的记载就是这样
可以说 佛陀就是一个有智慧的普通人而已
作者: digodi (我的心,有个洞)   2011-01-01 11:23:00
good~轮回的不是实体本身,这观念真不错~
作者: babylass (小瑞)   2011-01-01 23:14:00
推一下呀!真的受教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2-02-13 22:19:00
其实被不是被漠视,而是每段时期祖师大德必须应机施教。春夏秋冬,本自各有其时节因缘。你文中所说的,落实到修行及是自力法门,这个时期恐万人修仅一、二人了道,多半只是落于知识,对解脱无实质利益。近期有本书 "前世今生" 卫斯博士写的,可以去认识看看。宇宙是否有轮回,并非信与不信的问题 ..存在者,不会因不相信而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因相信而存在
作者: Imbufo ( )   2012-02-13 22:30:00
恕我愚昧 我看到原PO所说与信不信宇宙有轮回似乎无关而是死后生命的延续与否 是存而不论的一个讨论议题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2-02-13 22:36:00
我只是顺便提出常遇到的问题而已,并非直指原PO内文。另外推荐原PO 可以阅读看看南传阿姜查尊者的戒定慧套书。里面的观念会跟你心中的佛法满相契。
作者: chronodl (我是市井小小民)   2012-02-14 00:31:00
请问你所说的原始经典是哪部? 好奇~ 想知道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2-02-14 01:53:00
佛救并没有灵魂一词 说的识 你的解释跟大乘也没啥差别是说得是识说的是对大乘而言 了义的经典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2-02-14 18:14:00
末法其实并非指愚钝,而是这时期的人修禅定是很难有成就的古代人生活不像现在如此忙碌日夜颠倒,心性也比较单纯,现在人要抽出时间让自己清净都不太容易了,何况谈修行。大乘的法门,内涵其中早已含摄小乘的精神。如念佛 拜忏 经行 礼佛,这些都是摄心觉照内心种种变化。如果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会以宗教仪式去诠释这些行为。小乘是大乘的基础,最终仍须回小向大,二者是一法,非二法如果每个人都只顾及自己的解脱,佛教恐怕也不会到今日了。如果因果轮回只是单纯谈论"心理变化",那这个时代还有谁会真正去修行 ? 反正只有一世,断不断烦恼有什么差呢 ?我很赞叹您分析这些,不过如果历代的祖师大德们,其实都知道,也花上大半辈子去深入经藏,最后会推崇某些法门来引众生入佛门,过程其实都有其深理蕴含在其中的。当然如果您的根性是相契原始佛教,那也是非常好,如阿姜查尊者亦是遵循佛陀最原始的教导而在森林中修行的一位大德,我所谈论是以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变化为一个简单判断,当然也未必全然都只能依循某一教派或法门。感谢与各位的讨论。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2-02-14 23:15:00
其实我不相信外人有办法看的中观 唯识这些理论佛家有人讲解都未必会懂 何况还是外家之流世俗所谓的灵魂也是偏佛家的中阴身 也不是识的概念
作者: Imbufo ( )   2012-02-15 22:28:00
跟你有相同的想法 推你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2-02-15 22:57:00
法门不同是建立在各自心性领悟不同上大乘 小乘 二乘都是名相 佛只有一乘法相虽各异 但却殊途同归 本就不该相斥 更何况原始经典里面就没大乘法意 再者大乘就不读阿含 还不是照读在对症下药譬喻来说能治病都是好药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2-02-15 23:19:00
我的见解不是来自大乘经典的记载,而是古大德修小乘大乘乃至显密都深入后所阐述给后学的经验。您讨论的这些问题,几百年来已经不知有多少大德论述过了。拜读古人智慧明训,自然可以对前人走过的修行路有所头绪。
作者: giabu (男性女乳症末期)   2012-02-15 23:28:00
BONA你阅读能力有很大的问题 也没有去理解别人意见的心胸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2-02-15 23:31:00
也许吧,我是愚钝之人,抱歉。小乘戒定慧直指佛法的核心,怎会是焦牙败种 ?谓之基础,是为自度之要。回小向大,则是指自度后而助人。二者一脉相连何来贬低之分 ? 自觉觉他者,不就是如此。也许我们之间在所学上,认知有满大差异,沟通上不太顺。如果末学以大乘为老大,怎又会推荐你南传阿姜查尊者 ?有缘讨论,感恩诸位指教。大乘者,虽然在法门上有所分别,但根本则是在于是否发大心去走菩萨道而助人,心一发就是所谓的回小向大。并非单纯在所谓的派别上去定义。所以那些小乘的大师们的弘法教化,便是所谓大乘的精神。所以诚如h大所说,佛法是唯一佛乘。以上便是我认知的见解,也许你又会认为这只是某某说法之类真要讨论需要不少时间从很多细节交换意见,末学在推文就直接对自己认为比较重要部分作个人理解的诠释。也许这也只是老生长谈,姑且看看吧,感恩。另外我理解的小乘,与原始佛教经典并无太直接的相关性。而是指一个人修学佛法只顾及自我解脱,不愿积极利益众生。换句话说,今天无论走哪个法门,大小之别在于一个人的心量法门本身并无高低,学在于人,用在于心。历史上也许有其部派之分,但至少我在古大德的著述中理解的是在于此精神。有些看似小乘者,实为大乘教化者。有些虽以大乘自居,却实为小乘之心量。以上即是末学所了解的部分。小乘并非不好,而是从一种人与人、人与众生、人与自然环境这样的大精神之下,自然会希望以整体之善为究竟努力方向。嘴杂囉嗦了不少,请见谅,感恩。所以总说这么多,归于一句 :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者,高楼之关键。总说不离摄心而自净其六根六尘六识。所以有志于大乘者,岂会藐视小乘之法要 ?自己如果都未能自度,云何真实利益众生 ~以上则是末学针对大小乘这部分讨论的一些愚见。其余部分能谈的甚多,有机会在与您讨论分享。
作者: Ebergies (火神)   2012-02-17 15:41:00
推你一个把佛教徒终极跳针的原因讲得很清楚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2-02-17 18:56:00
末学只是单纯从个人角度去讨论大小乘,其实在前述已表明。所以您说我在诠释别的教派 ? 这点我感到满诧异,因为我文中并未特别去解释任何教派,例如直指原始佛教 or 藏传如何至于您希望选择何种立场或是归类我是某某立场,这很自由。如果您指的是 "小乘" 这两个字涵盖到了某些教派,让你觉得这是大乘说法,那我当然也尊重你的想法。基本上我也看不见我自己是什么立场,因为我前面所讨论的是看过南传尊者的著述与大乘古德们所传达的相同教导,仅此。完全是从人心与自然整体众生的角度去诠释。不过你的角度应该很清楚以 "原始佛教" 为核心去划分其他。不过我也只是单纯分享心得,别太敏感我是要逼谁去信什么。很高兴跟诸位讨论,感谢指教。补充一下 :我猜您也许是坚信原始佛教的这类,又一般传统观念往往将原始佛教归类为小乘,所以感到很不以为然,进一步的对我所论述的尽可能的与原始佛教切割,这也许就是你所谓的立场。不过我接触佛法是因为能了解人心的提升与自然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是如此,并不是受到任何大小乘或是教派的思想所影响所以我不太习惯以这么鲜明的立场去分类原始 大乘 小乘 ~也因为如此佛法中各种能对自我提升有帮助的,我都很欢喜。此点作个简单补充。有机会了解如您这类善知识的分享也是一种学习成长,也认识更多元的见解,感恩这次讨论。
作者: Quizs (Quizs)   2012-02-18 00:27:00
我的妈呀,只能推了。
作者: hermitwhite (不存在的骑士)   2012-02-18 05:11:00
想起一贯道也是在平等对待各种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