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浅谈精油中文名称的迷思

楼主: h4575587 (小胡子)   2017-10-24 21:10:04
大家好,我是小胡子。
一个小小精油进口商的第二代,
在最近接手家业之余,
顺便用进口商的角度,
分享一些较不为人知的资讯与经验。
来谈谈有关精油中文名称的迷思:
精油的中文名称,我们称之为“中文俗名”。
现在市面上,一种精油可能有无数种的中文俗名。
以Clary Sage为例,
你搜寻的时候可能找到快乐鼠尾草、南欧丹参、香紫苏、莲座鼠尾草、香丹参、麝香丹参、清澈之眼...各种不同名称。
有时候你搜寻其中一种中文,
会跳出好几种植物学名。
搜寻其中一种学名,又跳出好几种中文名。
让刚开始接触精油的人满脸疑惑,到底什么名称才是正确的呢?
严格来说,这些中文俗名没有对或错,差别在于使用频率的高与低。
且不应该以此来辨识、区分品项的品种。
为何会这样说呢?
这就要谈到命名的方式。
其实中文俗名的命名并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
如我父亲早期在进口精油时,
市面上还没有进口的纯精油。
多为台湾产的樟脑油、台湾桧木油等等,
除此之外几乎都是香精。
很多精油未曾在台湾市场上出现过,甚至没有中文俗名,如:Clary Sage、Vetiver等等。
当时网络也没这么方便。
于是他多以化妆品、香料学中的译名来做中文俗名。
我们的命名多参考自以下几本书:
1. 现代化妆品学(译者朱文聪,民国78年出版)
2. 香料(译者吴国静,民国77年出版)
3. 基本香料学(译著欧静枝,民国77年出版)
https://imgur.com/PmkGXE5
早期常应用于香料、化妆品的精油皆有记载于其中。
像是Vetivert,有岩兰草、印须芒草两种翻译,我们选择了后者作为我们的品项名。
https://imgur.com/74mXjWG
但有些种类没有收录在其中,
如Clary Sage、Marjoram 等等。
我们就参考植物音译、近似种名称,
并融合自身经验来命名。
例如:
Clary Sage 当时多产于南欧,
其植物外观相较于鼠尾草,
更近似于中国的丹参。
我父亲便将他命名为南欧丹参。
而Marjoram,
因我们供应商的地区非英语系,
j会发h的音,
故我们音译为马荷兰(英语系翻译为马郁兰)。
这跟Jojoba叫荷荷巴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时候翻译会参照产区习惯的发音来翻。
可能有人会好奇,
你最早翻译,为何市场上不是主要流通这个名字呢?
最主要是行销上的考量。
在我们商品推出没多久,
陆续有其他人开始进口。
若他们不自己翻一个名字,
用了别人翻译的名字,
岂不是屈于他人之下,
间接推崇了别人吗?
于是,
除了常见的品种,
如薰衣草、鼠尾草等品项之外。
那些不常见的品种在每次各家厂商进口时,
常会另外取一个新名字,
翻译名称就五花八门、越来越多。
更甚者会出书,
这就像不同流派,
加强自己的权威地位。(我父亲早期也有出,但卖得比较差哈哈)
而为了介绍更多品项,
就必须把这些细分的每种学名都翻上一个新名字。
这些名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根据由来,
但没有太大的意义,
只是方便我们称呼而已。
为何称这些名称为“中文俗名”?
就只是约定俗成,大家这样讲罢了。
今天假若芳疗版有位教主般的人物,
宣布以后要把Clary Sage改称为乡民神油。
而信徒板友也跟着这样叫、跟自己亲朋好友传播,
变成部分人的共识。
那从此乡民神油也成为了一个受人流传、“没有错”的中文俗名。
区分品项品种,
终究是要看学名与其品种特征。
争执这些中文俗名的对错,
甚至批评他人讲的中文俗名“很奇怪”、“那不正确”、“某某老师不是讲那个名字”,
是对精油中文命名的方式没有充分了解,
或吸收了偏颇、不正确的知识。
--------
有问题可以回复或私信,
有看到的话会尽量回。
如果板友们喜欢这类资讯,
有空我会继续写。
作者: touchofgreen (a touch of green)   2017-10-25 13:02:00
推!
作者: smallwinsome (让我想想...)   2017-10-25 22:58:00
谢分享
作者: thankseafood (感恩师父)   2017-10-26 10:17:00
之前逛专柜买精油还有"墨角兰"的译名,感觉奇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