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j4 (aj4)》之铭言:
: 看完《西服与小脚》的读者,多半难以赞同徐志摩处理婚姻的态度。
: 主要不是因为讨厌他离婚、抛妻弃子这么简单,
: 如果只是
: : “其实如果你的身边有个二十二岁的小孩,
: : 他娶了一个女人是你要他娶的,不管那个女人有多好,
: : 他觉得很不快乐,他要离婚,你会不会成全他?」
: 觉得不适合、不喜欢,所以想要斩断婚姻分开,这在现今社会是很理所当然的价值观。
: 但当‘这个小孩’,他几乎做出精神家暴的举止,一方面却又还是索求她的肉体。
: 弄到人家二次怀孕,再恶言相向,导致幼仪最后流产,
: 这已经不是回避自己不爱的单纯行为,而是确实伤害又矛盾的可笑了。
: 如果他只是不爱,于是冷处理回避婚姻,或许还不会让人那么垢病吧。
: 喜欢志摩的文采,但在于感情处理上,他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放了大半暑假回来看板.... 竟然有人看文也有人回复耶
其实我蛮开心的~
不过接下来的叙述是我自己的一些见解啦....
以下正文:
再次强调一下我所要表达的~
其实 我之所以会回复这样的一个讨论主题
就是看了很多讨论徐和张之间的文章
几乎都会把责任完全归于徐志摩的身上
但我觉得其实这样的评判对徐志摩是有些不太公平的
首先 我想要说的是
要看他们的问题 就要考虑到徐志摩和张幼仪所处的年代
所以他们的观念 想法等 毕竟 还是有其时代的侷限性在
如果完完全全的把一些现代的观点套入 其实是不公平的
而现在 我个人觉得的问题点是在于
对于张幼仪
我们会用现代的观点来称赞她 却不以现代的角度来同样的评判她的某些行为
而对徐志摩
我们用现代的观点来批评他 却没有考虑到他的想法 作为也有其时代侷限性的存在
而我觉得这样是不公平的
另外 在他们的关系里 我不认为
谁的作为就一定是对的 而谁的作为就一定是错的
因为 一段关系会出现问题 应该不会完完全全都是一个人的问题
这中间必定是双方可能在问题出现时 都没有办法做一个良好的处理和回应
才会导致问题越演越烈 造成最终的破局
所以 在接下来的分析里 我会从双方不同的立场出发
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单从一方的角度来评判谁
如果要"完全"从现代的角度来说
(虽然这样的分析因为没有考虑到所处的时代风气 氛围 影响
我个人比较不赞同 但是因为我们终究是现代人
难免多少会带入现代的想法来看 所以我先说这个 其他的等一下解释)
徐志摩有没有错? 他当然有错
(这边叙述徐的部分会少一点 并不是因为他错的比较少
而是他的错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为什么 不用再做多余的陈述)
他娶了一个不爱的人
却因为无法完善的处理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也因为他心情上的的矛盾和混乱
而产生种种不成熟 甚至是自私的行为伤害了张幼仪
但是张幼仪呢? 如果就现代的观点来看
她需不需要为这段失败的婚姻负责? 我认为要
(这边叙述张的部分会多一些 是因为这部分好像没有人提到过
所以会多花一些篇幅解释的详细一点)
如果就消极的观点来看 她知道这个男人就是一个不爱她的男人
那在徐做出种种伤害她的行为时 她是可以适时抵抗或自我保护的
或者 大可在徐宣布离婚之后远走高飞而不再和这个人有关联
但是 她没有这么做 所以就某部分来说
这就是她的选择 她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再来 如果用积极的角度来看
在这段婚姻里 张幼仪考虑了很多人 徐家两老 徐的儿子 她自己的娘家等等
从小脚与西服里 也可以看出她对这段婚姻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而我个人认为 综合上述的所有看法
张幼仪自行归纳的结果是 她是想要这段婚姻的
但是 所谓的婚姻就是两个人要一起走下去
而张有注意到徐的看法是什么吗?
或者我们这样说好了 张幼仪有试着去了解 去观察
徐志摩 他对一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想? 要这样做? 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幼仪了解吗? 懂吗?
(婚姻的维持是互相的 当然徐志摩照理也应该做这样的动作
但是因为徐并不想要这段婚姻 所以这边我会针对想要这段婚姻的张提出这样的质疑)
如果张幼仪真的都不甚了解的话
那她就不能将这段婚姻失败的责任完完全全归咎于徐志摩的个人行为
因为 徐固然可能从没有正眼瞧过张幼仪这个人
但是 张也没有真正的正视过 了解过她的丈夫徐志摩
那么 他们会离婚也是迟早的事情
花了很大的篇幅在从现代的价值观来切入
但是 其实我个人并不是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 因为没有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只是我认为 如果真的要从现代的价值观来判断
那就是"全部"都试着这样来看 而不是以不同的标准来处理
我会比较想试着把时代的背景考虑进去
来分析在这段婚姻里 张和徐的各自的想法和感觉
首先 我不会去怪张幼仪
就现代的观点而言 作为一个妻子 张固然有所缺失
但是 她是那个年代的人 她已经尽全力
以她所认知的 她所能做的 她所可以了解的 来处理这样的一段婚姻关系
她不能完全的处理好 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 徐志摩也不能
但是 同样的 我也不会去怪徐志摩
徐对婚姻处理方式 照现代的观点来说真的很糟糕
但是 在他们那一个年代里
固然 新的 现代的价值观正在酝酿形成 但是旧的价值观也还没完全式微
在旧社会 正妻并不是自己可以决定要娶谁就娶谁的
而且 男人有三妻四妾 并不需要忠于大老婆
(大太太是在家摆给父母看的或拿来传宗接代的)
即使结婚了 如果在外面有看对眼的
跟人家有点"什么" 或者是把人家娶回来 也都是可以被默许的
而且 尤其当时的文人 在外面有个"红颜知己"似乎很谓为风气
君不见 鲁迅有许广平 沈从文后来也娶了自己的学生
就连胡适也有自己的红粉知己....
所以在这样新旧观念交织的冲击 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下
我能够明白为什么 徐会明明不想娶张 最后又还是娶了张
而且在精神上没有"夫妻之实" 却还是在身体上有"夫妻之实"
不是觉得这样没错 而是可以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
而如果真要检讨这样的问题
那我们应该把旧社会的伦理风俗 以及当时其他有名文人的例子都拿出来讨论
而不是单单来指责徐志摩
徐虽然一开始并没有真的拒婚 中间也有一些矛盾纠缠 而且的确很不尊重张
(当然 这和徐的个性本来就不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也有关啦)
但是 他最终的选择还是要离婚 而不是只是把张放在家
然后自己再去有别的红粉知己
(虽然这一部份也是和林徽音的态度有关的)
但是至少 他这样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指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我虽然不能算赞同
也至少算是能够体会他在新旧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以及 他之所以会有这些行为的原因
所以 再次重申
我认为这场婚姻其实并没有谁完全是对的 也没有谁完全是错的
每次我在重新审视阅读徐和张的故事时
不知道为什么 没有责备 却只有深深的感叹
我能够理解张幼仪在婚姻里的困境
以及身为一个在 那样的年代里女人的无奈
何况她又是一个那么理性 坚持的人
我也能够理解徐志摩的混乱 沮丧与矛盾
能够体会他想从种种束缚中挣脱 找出路的心情
何况他又是一个那么感性 爱自由 想飞的人
其实 张幼仪很不错 只是 为什么她遇到的是徐志摩.....
如果不是徐志摩的话 她是可以有一个可能平凡却更安稳顺遂的人生的
其实 徐志摩很不错 只是 为什么他要先遇到张幼仪呢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也许 他和林徽音可以有更多一些些的机会和可能....
所以 我只能感慨 也许生命中真的有太多荒谬 不解 和无奈
不能在对的时间遇到适合的人
所以 我觉得 其实 没有谁对谁错
没有人是真正的加害者 其实他们两个都是命运捉弄之下的受害者
说白了....就只是不适合
但是 生命里的种种因素 常常把这样一个简单理由弄得很复杂 很无奈 很身不由己
不是吗.......
以上个人看法 感谢耐心看完这么长一篇的人 很开心看到大家一起讨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