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07月16日
媒体钜子梅铎在英国卷入空前的政治风暴。从新闻集团旗下单一报纸窃听失踪女童的手机
留言,演变成多名警察被收买,然后集团所有报纸都涉嫌以不法手段取得他人隐私,之后
梅铎与政界高层的密切关系遭到揭露,最后演变成政党恶斗。梅铎试图灭火,希望以关报
换取核准购买天空电视的股权。结果事与愿违,历史长达168年的《世界新闻报》遭到牺
牲,而梅铎还是没买到天空电视,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现在梅铎还得亲自到国会接受质
询,而且风暴并没有平息的迹象。
这次痛击梅铎集团的主力是《卫报》。《卫报》总编辑亲上火线,揭露新闻集团旗下媒体
使用的各种不法手段,和政媒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英国小报再度成为举国挞伐的焦
点,自民党党魁甚至提出要严格规范媒体的主张,但保守党和工党又不愿甘冒限制言论自
由的大不韪,尤其两党与梅铎都有扯不清楚的关系;下院为此展开辩论,各方唱作皆佳,
既精采,又虚伪,堪称难得一见的民主大戏。
新闻集团旗下媒体究竟触犯什么法律,违反什么规范,其实都可以接受调查。警察、政客
与媒体的不当利益关系也不难厘清。犯法就判刑,违规就处罚。媒体当然不能高于法律。
此外,就如所有商品,媒体同样难逃市场考验。这次揭发丑闻的《卫报》是英国的四家质
报之一,发行量不到30万份,若加上《泰唔士报》、《每日电讯报》和《独立报》,总发
行量也不到180万份,在有6200万人口的英国,算是相当有限。相对于四家质报,刚刚停
刊的《世界新闻报》每周一次的发行量就高达280万份。
塑造英国近代文化
19世纪初创办于曼彻斯特的《卫报》,相当长时间采取中间偏左的编辑政策,也以劳工阶
级代言人自居,但劳工阶层却偏好《世界新闻报》、《每日邮报》这些小报。对工人而言
,《卫报》艰深难读,而《泰唔士报》不但价昂,内容又只限于无趣的国会报导。每天买
报纸不是工人阶级负担得起,《世界新闻报》能以周报形式崛起有其经济原因。
19世纪上半叶,教育不普及,工人受到剥削,没时间也没条件阅读。早期工人教育靠的是
教会,然而一旦识字,工人抗拒《圣经》,反而去拥抱《世界新闻报》。《世界新闻报》
是活在矿坑和拥挤纺织厂的工人唯一能接触到外在世界的媒介。透过像《世界新闻报》这
样的媒体,工人才知道伦敦市况、世界大事、名人怪癖、皇室贵族的淫乱,和他们邻近地
区的凶杀案。《世界新闻报》丰富了工人阶级暗无天日的生活。
《世界新闻报》没有因为经济发展、教育普及,还有工人中产阶级化而遭淘汰,反而随着
工人阶级向上提升而进入中产阶级市场。如果说中产阶级读者都应是质报的读者,那么在
工人阶级逐渐没落,社会全面中产阶级化的时代,四家质报当不致沦落到年年亏损的地步
。问题出在哪里?人性、知识、品味、中产阶级的背叛,还是极少数菁英份子的傲慢?一
波波对“小报”的谴责声浪中,始终没人看到答案。
是的,许多高知识份子看不起小报,但推崇小报的也不乏其人,其中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汤姆森(E. P. Thompson),和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都是大学者。
威廉斯在《漫长的革命》一书中,尤其反对区分严肃的媒体和轻薄的媒体,认为小报对英
国近代文化的形成注入丰富的养分。
披头四后期《Abbey Road》专辑中,有蓝侬写的一首歌,歌词提到:She’s the kind
of a girl that makes the News of the World。披头四自幼年起就是《世界新闻报》的
忠实读者,从中得到许多创作灵感。《世界新闻报》罪不该死,却被梅铎一手扼杀。但是
蓝侬和披头四将让《世界新闻报》永垂不朽!
《GOOGLE地球》
作者为《苹果日报》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