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远离乳癌、卵巢癌 基因预测趋吉避凶

楼主: babyhealth (XD)   2017-05-10 11:29:00
【华人健康网/台北报导】 2017年5月10日 10:30
原报导连结: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0/52099
乳癌、乳腺癌发生率愈来愈高,目前已是女性号发癌症的第一位。2016年底知名星座专家
薇薇安因乳癌而过世,得年43岁,引起各界譁然;台语歌手林晏如、艺人阿桑(黄嬿璘)
也分别在38岁、34岁时因乳癌辞世;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日剧《生命最后一个月的花嫁》中
,长岛千惠在24岁时就因乳癌病逝。台湾一般乳癌好发在40~50岁,且愈来愈年轻化,不过
许多妇女认为自己还年轻,应该不会这么“衰”刚好罹患癌症,但上面这些例子都说明乳
癌不是年长者的“专利”。
<乳癌、卵巢癌会遗传?>
目前约有7~10%的乳癌、卵巢癌与遗传或基因的变异有关,例如BRCA1/BRCA2基因有很大的
关联性。而这些家族性乳癌的患者多半在40岁前就罹患乳癌,罹癌的平均年龄比一般女性
提早了10年。
美国好莱坞影星安洁莉娜裘莉 (Angelina Jolie)做了遗传性乳癌/卵巢癌的BRCA基因检测
后,发现自己是BRCA突变基因的携带者,罹患乳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高达87%与50%,而
裘莉的母亲及外祖母也都因乳癌及卵巢癌辞世,因此她选择在尚未罹癌时就预防性的切除
乳腺、卵巢及输卵管,以及早预防癌症发生,并引起众人重视BRCA基因检测后续所带来的
预防效益。
<有家族遗传史接受BRCA基因检测厘清真相>
马小姐本身是乳癌患者,经过了治疗后已经康复,但BRCA基因为自体显性遗传,一旦BRCA1
或BRCA2基因产生突变,其家族子代中不论男女皆有50%的机会遗传到此突变基因。因马小
姐家族中有二人先后发病,她因担心自己为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而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决
定做BRCA基因检测,以了解自己是否带有突变基因,所幸检测结果BRCA1、BRCA2均为正常
,让马小姐放下心中的巨石。
唐小姐的母亲罹患卵巢癌,想厘清自己家族是否有遗传卵巢癌高风险的BRCA基因突变,虽
然在接受BRCA基因检测后发现自己的BRCA1基因带有变异,但因为这个变异型态属于相对危
险程度较低的突变,经过专业咨询医师建议她安排定期回诊检查追踪,平时仍然能维持正
常的生活作息。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高>
目前平均每8位女性,就有1位可能罹患乳癌。根据卫生福利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台湾乳癌
及卵巢癌的发生率持续上升,2013年乳癌确诊人数有11,281人,较2012年10,525人增加7.2
%,是个案数增加最多的癌症。大部分发现时已超过第二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治愈率高
,第一期的乳癌五年存活率高达94%,零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甚至接近100%,且大部分的乳
癌经治疗十年存活率可超过80%,不可忽视乳癌早期的治疗效果。
<基因检测预知乳癌、卵巢癌风险有助提早规划健康行为>
裘莉选择切除乳房、卵巢与输卵管的决定关键在于BRCA基因检测结果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透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知道受检者是否带有突变的BRCA基因,便可得知自己是否属于
高危险群,以尽早做预防性的追踪或治疗。当然,对具有家族性乳癌/卵巢癌病史之成员,
找出其BRCA是否突变,或是找出已知有BRCA基因突变之乳癌/卵巢癌高危险家族成员是否为
带因者,帮助受测者确认家族遗传性癌症的发生是否与基因有关。从基因层面了解自我健
康状况,辅助自我健康管理,才能及早进行预防对策,寻求适当的建议,接受谨慎的追踪
观察。
作者: hepatomasu (叟A)   2017-05-10 22:04:00
检验这种基因 都应该经过genetic consouling跟充分的心理建设 不然只是会让自己更加困扰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