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有雷 玛丽与魔女之花 影评

楼主: Nobita5729 (阿拉伯芥)   2017-09-04 02:42:18
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作品一直是我持续关注的动画电影家族之一,撇开近年宫崎骏和吉卜
力内部的纷扰及时代因素下渐露的衰颓之势,从魔法公主(1997)开始参与动画及原画担当
的米林宏昌本次分离出来后,STUDIO PONOC首次发表的作品,不禁想让人看看他想尝试开
创不同的格局,或是依旧贩卖那些熟悉但泛黄的情怀。
以下将综合米林的经历及他所执导过的三部影片(加上借物少女艾莉缇2010、回忆中的玛
妮2014)来分享和揉合我的观影经验,由于没有图源,单纯用文字描述,请多包涵(第2点
前二段有剧情详述,怕雷光请跳过):
1. 作画
预告片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题材惊人的相似性及画面色彩经营的丰富度,作画监督把
持色彩的能力还是很好,明度很高,尤其贴合本片瑰奇活泼的基调,色彩的运用和霍尔的
移动城堡(2004)以降的吉卜力作品一样缤纷,不过光影浓淡的变化就不如近期其他作品来
得好,玛丽跟随黑猫提夫进入森林时树影及雾中的画面都作得不太融洽,不过爆破及自然
景观等场面都相当饱满,尤其米林作品里对洋风建筑的美感呈现得很好,其实从借物少女
艾莉缇就看得出端倪。
2. 剧情和叙事
故事起初一名红髪少女从爆炸崩溃的建筑中骑乘扫帚逃离,但受到魔法攻击后坠入森林,
撒落紫色种子后这些种子急速发芽生根,连带周围的林木快速生长,将飞天扫帚层层掩埋

随后切到11岁的女孩玛丽在房内抱怨自己的红发,她因搬家缘故而父母有事在身,先来到
她叔母夏洛特的房馆开始新生活,尽管她想活得积极点却总是帮倒忙,有天出糗时撞见了
邻居彼得,被数落一番后她和彼得间有了龃龉。某天玛丽野餐时跟随彼得所饲养的黑猫
提夫及灰猫吉普进入森林。在森林中玛丽看到了每隔7年才盛开一次;被称之为“夜间飞行
”的紫色花朵,好奇之下玛丽便摘了一串带回自己的房间。之后因缘际会玛丽又跟随黑猫
进入森林,撞见的彼得本来要拦阻但两人又因一时不愉快而分别,在森林中玛丽意外压碎
花朵,将夜间飞行的力量烙在手上并活化扫帚,随即飞行到耸立在云海内的魔法大学,在
大学里先是被看管扫帚的前飞行教师弗拉纳根训了一顿,被强行拉入大学中,又被校长曼
波楚克领着参访大学各年级的课程及生活,接连回答出魔法化学博士(颇中二)的问题及展
示自己对隐形术的天分,众人的景仰让她一时间乐不可支而泄露了夜间飞行的袐密,搪塞
时留下了之前夏洛特托她送件给彼得的纸条,意外偷走咒语宝典后回到家中,发现夜间飞
行的时效后,因为收到彼得遭曼波楚克及博士两人绑架的讯息,欲藉夜间飞行的强大魔
力完成过去没能成功的人体变形术实验,带着剩余的夜间飞行回到魔法大学谈判时被强夺
走,随后在牢中和彼得重逢,用咒语宝典的解除咒解救了被施变形术的吉普及一干动物,
但最终彼得逃脱失败,玛丽则被攻击后意外到红发女巫的家,发现其即为夏洛特,他向玛
丽道出原委并递给他最后一朵夜间飞行,玛丽再折回意图中止人体实验,在动物的帮助下
虽成功进入实验所但变形术已启动,但不可避免的失控,最后由玛丽呼唤彼得使用解除魔
法化解危机,并用最后一晚的魔女之力一起返回红馆。
叙事结构相当类似天空之城,情节类似神隐少女,部分场景颇有过去吉卜力的即视感应该
会是相关评论共同的针砭处,魔法施展类似霍尔,进入云上国度时像天空之城,曼波楚克
的怪物设计参考霍尔、崖上的波妞,人体变形术怪物像无脸男和魔法公主的山神......,
当然这要算致敬、拼贴还是炒冷饭还得看观众的观影资历和看法。
整体的叙事堪称流畅,但过于四平八稳,只是老老实实的把故事演述,虽然夏洛特就是红
发女巫这点有些惊喜(一直强调变身术,我以为那只猫才是红发女巫XD),但反派的理念交
代不清,故事对抗强度不够,情感起伏有时会落在故事进度后,剧情的基调应该是冒险和
成长,但观影后没什么负担和觉悟。
3. 角色
不同于艾莉缇的倔强和防备,杏奈的别扭和孤独,对主角玛丽的个性和前两部比起来更加
单纯,但核心一样是对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到不安,并因此感到厌倦和渴望认可,个性的设
计其实是更讨人喜欢但相对来说少了点玩味之处,故事后期个性上的转变也因为剧情的安
排变得有点牵强(杏奈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经过与玛妮的相处后转变就蕴酝的比较好)。同
时因似乎着重在玛丽和黑猫间的互动太多,但不知道玛丽为何要对黑猫有如此深的执著,
让这个互动缺乏故事性而只有情绪上点缀效果,而真正需要呼应故事主题–与男主角彼得
间情谊的建立这块–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患难与共又转得太生硬,而且男主角的个性比不
上霍尔的幽默,又没有白龙的可靠,魅力因为着墨太少,反而后段给了一种造神式的突兀
感,只能说两人互动间的情感描写比起前两部来说逊色得多。
米林片中反派的设计一直都不让人感到邪恶而是烦腻(前两部让我觉得米林个人对帮佣的
印象似乎不太好),他们都带有一种过分噪杂和偏执的感觉,本片中曼波楚克女校长和博
士两个人不论表现还是造型有一种双口相声的笑料感,很难让人讨厌,但就是牺牲了前半
辛苦营造出来的诡异和神袐感。
4.配乐及声优
配乐在战斗及刺激处情感烘托尚可,唯有些段落转换及悬念营造的镜头对白与配乐相冲,缺少了前二部用音乐留白的意境,能更让人感受人物的心境变化,吉卜力过去的类似主题
的作品中神隐少女的第六站配上窗外杳杳的景色的手法没有好好发挥,不过这也受限于剧
情的安排。
声优这方面都是一线演员和声优,这方面我研究不多,夏洛特老年的声音变化和年少时有
些大,观影时让我有些抽离感。
5.主题和发展性
米林的作品几乎都坚持选择外国作品来改编,故事主角几乎不约而同都是和父母疏离一阵
子的状态,各自面对个人的独特、自卑和脆弱,借物少女谈的是勇气和信任,回忆中的玛
妮娓娓刻画亲情的和解和人际关系的体悟,而本篇承继著面对青春与成长的踌躇和自我质
询这样的路线,电影中两个词语被重复提及:“渴望改变”、“一起回家吧”,魔法只是
用来说明这些议题的载具而已,他和魔女宅急便一样想述说及讨论的是成长过程的傍偟,
与父母和个人想法间的矛盾以及自我要付出的努力和成长。这些作品都远离了吉卜力过去
魔法少女及风之谷等作品对战争、科技、自然等群体议题的思考,而转向当代重视的自我
对话及关系解读之中,米林和后期的吉卜力在乎的不再是题材的目的及影响,而是与之相
关的人如何面对自身及看待外在期待这件事情。这些主题的确缺乏新意,米林也没有操作的更深入和别致,不过作为一个轻快而有趣的作品,还是值得旧雨新知去看看它瑰丽的作
画及流畅的叙事,或是米林长久耕耘的主题是否打动了你成长过程中的挣扎。
后设来看,这些作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对宫崎骏等前辈的呼告,在拥抱拣选他们留下的遗产
时,那些哺育一代人对童年及世界的想像的素材可以是宝藏也可以是枷锁,就像父母对我
们的教诲照顾既是关爱也及梦餍,这新时代动画人的危机与挑战,也是开创的契机。
STUDIO PONOC的标志采用这部作品的玛丽侧脸,看得出对吉卜力的敬意,也是一种宣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