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考取108高普会计双榜(代PO)

楼主: conk (conk)   2019-10-11 18:34:31
个人背景:
国立大学会计系毕业,在学成绩普通,大四时决定考公职,
但碍于学业繁忙,毕业后才专心准备考试(全职),总共花了两年考上。
准备方式:
国文57(41/16):
公文把基本的格式掌握并多看历届各种公文范例。
作文有记一些故事,考试时就拿出来套用。
法英54:
上过补习班几堂课,考试时把上课的笔记拿出来翻。
中会:75(35/40)
第一年:将巫毓琪老师上课范例搞懂+熟悉观念+练习选择题
第二年:因为第一年对巫毓琪老师的课程教学方式有大致上的掌握,
所以第二轮着重在熟练每一题范例(含观念),
上课时我会准备一本笔记本将巫毓琪老师上课所教的范例及
各章重点写进笔记本里,巫老师在讲解时,依循老师的观念跟着一起算。
上完课就做后面的选择题有错就回去翻课本的观念笔记并比较巫老师上课的范例。
另外,巫毓琪老师说特别重要或尚未考过的题目我会做记号,
像今年申论题刚好有考出来,巫老师真的很厉害!
成会67(29/38):
巫毓琪老师教学着重于观念理解,并会举实例解释。
除此之外,巫老师上课带的题目(范例+部分考古题),
我会算过一遍,再开始做后面的选择题。
审计学74(34/40):
黄老喆文师通常进入新章节时,会先讲该章节架构,
再细部讲解架构下的内容。因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所以我习惯把黄老师举的例子写进课文中,
加深我对该章的理解以及想像。
平时我会把黄喆文老师的架构以及内容弄懂后做后面的选择题(几乎全做),
等到课程进入尾声时我会再读一遍,顺一下观念,
并作笔记(用黄老师的架构加上自己的文字精简叙述,大概一章或一公报一页),
等到考试前再开始背诵笔记上的内容。
这一科本来一直觉得是所有科目中最难的一科,
原本也是考试最低分的一科(以前都考40、50分),
结果这次却出乎意料之外,蛮开心的!
会审法规81(45/36):法条文字总是长得很像,但差一字差很多,
小班制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的问老师,
感谢于芳老师总是会不吝啬地给我解答。
除此之外课后的申论练习,于芳老师也会亲自批改考卷,
亲自指导你哪里出错、怎样写比较好。
这一科不外乎就是理解再加上背诵,
我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作架构式笔记,
睡前就看。考前会开始默写法条,并尽量记住条号。
财政学65(25/40):
图形对我而言是很困难,所以每次上完课我一定会练习画图及搭配相关的理论,
高蔷老师会亲自批改作业,所以一定要不能浪费这种练习申论的机会。
上课讲义共四本,我会把前三回后面的考古题全部做完,
如果有不懂,询问高蔷老师她都很有耐心一题题解答,
不会因为你不懂而口气不好,老师平易近人,人很不错~~
政府会计78(32/46):
这一科我会搭配会审法规一起念,
上课时黄喆文老师几乎都用表格的方式把公报整理好了,
并会解释每一个分录的原因,有时还会拆解分录,
并与中会做比较。我自己是蛮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课后我会复习并做习题(全做)。
心得:
我觉得理解观念架构并练熟上课的范例比写后面的选择题重要
(特别是中会、成会),老师们上课讲的范例一定要非常熟悉。
还有作笔记,我通常都是架构和内容熟悉之后,开始作笔记,
这时就会发现章节跟章节间有连贯或类似的地方,容易搞混,
就会开始再做比较,之后就不看课本,直接用笔记复习,
遇到错误的题目会把观念在再次强调于笔记上,
提醒自己此观念不要再忘记。
课程快结束时开始练大范围考古题,检视自己还有哪一些不熟。
另外身体和心理状态也很重要,当天读累了晚上就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通常读书时间是早上八点半至下午五点。因为我没办法读太久,
最多念7-8小时就已经是上限。
非常感谢在国考过程中帮助我的每一位老师、同学,大家都非常友善,
询问问题时都很愿意解答,写出心得也希望未来准备的考生也能顺利考上,
在此勉励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