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8会审人员536 (代PO)

楼主: conk (conk)   2018-09-28 07:07:07
107高考 107普考
国文 40 国文60
中会 49 成管97.5
法英 64 会计87
会审 58 法英70
财政 53 审计84
成管 88 政会45.5
审计 53
政会 71
平均 60(录取分数59.00) 平均74(录取分数69.50)
1.背景
我是大学毕业后进四大事务所工作将近一年,本来只有打算考会计师,在进入事务所后觉
得长时间的工作模式不适合自己,才下定决心离职准备公职,大四的时候是报名北一会计
师面授,离职后是再多买公职的教材,和报名全训班(财政和中会)的课程。
2.准备方式
中会:
这科我是把林正老师和林铨老师的课都各跟完一遍,尤其是今年IFRS修正的地方。林正老
师会把观念讲的很钜细靡遗,很多冷门的题目也都不会放过,而林铨老师在每章节开始前
会先整理本章的重点架构,对于之后的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到1-2月左右的时候发现自己选择题总是一再错同样的题目,决定另外报名全训班单科的
课程,有额外的一对一助教时间,有很多错误观念我是在这边才纠正过来,这次考试写完
选择题之后就有点昏头了,所以申论题犯了很多额外的错误,考完真的就很想放弃,但是
千万要坚持到最后!
成管:
我觉得成管的题目很活,只要改几个字,答案可能就大不同,近期的考试成管都没有到很
难,把林铨老师上课教的观念融会贯通,对于解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选择一定要多练,
很多都会重复出题,观念一定要真的弄懂,不要背答案。
审计:
上完喆文老师的课,我才真的懂了审计到底在说什么,从观念的建立到公报内文都用口语
来讲解,不再是公报上生硬的文字,老师也会另外提醒五颗星的重点选择题和问答题考点
,课本后面的选择题也是一定要做,有问题的地方尽快搞懂,申论题的部分之前准备会计
师的时候已经背过好几轮,所以我是拖到六月初才开始背,所以申论的分数也没有很好看

政会:
这次普考和高考都出了类似的折旧题型,幸好普考考完的时候有在其他网站上看到别人讨
论,所以高考的时候也有拿到一些分数。
喆文老师上课的讲义整理的很详细,在新公报出来的时候也另外整理了补充讲义,对于每
个分录的来龙去脉也解释得很清楚。可以在旁边用文字注记以便之后的复习!我常常会忘
记这一科的内容,我是会一直去重复看。
会审:
张季老师的笔记重点是很有逻辑的,会整理出许多相关的内容,对于写申论题时会有很大
的帮助,但是背科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我会尽量去理解法条内容,方便之后的背诵。我是
以 预-决-会-审 的顺序重复看,申论题一定先要试着去练习,我是一直拖到考试前才试
著去写,分数也是没有拉起来。
财政学:
原本在大一修完经济学就决定不要再碰这类型的科目,相对来说这科真的是很难入门的一
科,同样的地方读了三四遍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各种图形和假设都很陌生,真的
靠不断的练习,读完课本后,我会另外再抄笔记,课本后面习题一定要练习,观念懂是一
回事,写题目又是另一回事。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科目报名全训班的科目就是财政学,因为很怕财政学会是让我考不上
的科目,到后期我居然会计划把财政学当作我拉分的科目,但是这次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
就傻住了,第二题是直接空白没写,还是建议多少写一点,至少还会有些笔墨分。
共同科目:
作文的部分应该是我有史以来拿到最低分了,所以就不分享心得了。
公文是参考青草茶公文,考前多背格式,有拿到基本分。
3.结语
准备考试这一年,大家知道我的决定后都会说一定很辛苦,其实在准备的时候我并没有这
类的想法,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吃饭睡觉,累的时候就去和家人说说话或去运动,固定去打
工,虽然牺牲聚会和各节日会觉得很可惜,比起没日没夜的工作,我觉得可能还好一点。
我从不觉得我有一个读会计的脑袋,但看到很多人的上榜心得之后,慢慢相信自己也可以
做到,“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过程中可能会质疑
自己的决定,但不能让这个想法影响太久,想着就这样努力的念,即使真的没考上,自己
的会计能力也会变得很好。
最后,千万不要到最后才放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