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6 第二年上榜 心得

楼主: eirine (leng)   2017-10-27 02:13:38
补习师资:
 中会:郑泓
 高、成会:徐锦华
 审计:罗智成
 税法:许碧玉
 三法:程律、周律、施敏
大学会计系毕业,目前还在研所。
应试过程:
第一年(105):应试中会、税法、审计。 税、审二科及格。
第二年(106):应试国文、中会、高会、成会、三法,五科及格。
我自认自己准备考试的方式并非主流,以下的分享更像是心路历程,
适合自己的方式需要摸索,最重要的是用对工具和对症下药。
大学或考试期间都受到板上神人们帮助及解惑,非常感谢。祝版上各位早日上榜!
◆第一年:税审吃老本XD
 第一年只准备三科是因为税审记忆还算新,而且印象中因为104年太难,
有猜105会相对容易及格,就把重点放在这两科。
中会是抱着加减唸唸的心态把比较难的几章复习,但真的就是加减唸所以…
没去考国文纯粹是因为想继续抱佛脚念审计而已XD
觉得背科一定要抱佛脚因为投报率很高。
放榜后跟预期一样及格两科,所以心情上没受到影响。
◆第二年:补习+心态调适+战友+运气+app工具:
1. 补习:
由于本科已经是会计,对我而言补习班是再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所
以我尽量全部都转为函授。而且我喜欢快转听哈哈~XD
高点这边老师撷取考试重点的能力我觉得很强。今年的考猜帮助很大。
而且我很多忘记的观念,高点的这些老师的讲解都有让我重新理解、重新
懂如何计算,是很好的教学与复习工具。
我觉得“自己听不听得下去”才是选择师资最重要的一环,比起推荐谁
我更倾向去实际试听。所以我只能说最后选的这些老师我都满喜欢的(尤
其是法科跟徐妈),也很符合我的需要,可以短时间内弄懂我不会的章节。
p.s:笔记:
边复习我会边自己做笔记将观念和题型做归纳收敛。
笔记写法我没在管怎样做笔记比较好之类的,自己看得懂最重要(而且
一年后回来翻还看得懂 ex中会…),我的笔记写满了“怎么弄懂的过程”
的白话文XD看起来很像上课讲稿。
另外是我习惯将某大类计算公式所含的科目用直式表示,比较清楚什么
东西要加/要减,最后会变成什么。
2. 心态调适:找自己的步调、策略
长期考试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和适合的策略比较好。我自知没有能力和
相应的准备时间一年全过,所以一开始就设定拆成二至三年。照自己的步
调达成目标更迅速,结果出来也不会影响心情,能更集中准备应试科目。
3. 读书会战友:照着进度走而不懈怠的秘诀
我认为这是我得以在今年幸运上榜的最大原因。
真的很感谢读书会的每个战友。
暑假加入系上朋友组成的读书会,主科目为中会与高会,三法和成会偏
自己准备。和读书会成员一起安排紧密的读书进度。
这边分享一下我们运作的方式:
﹡密集度:2~3天meeting一次,每次约2~3小时。
﹡主题:每次讨论复数个章节,例:中会:存货+租赁、高会:避险+非营运
﹡meeting方式:觉得有值得讨论的部分就在meeting提出来一起解决或是试
著教大家,互相分享个人独特解题技巧之类的。
﹡效果:因为大家都想有所贡献,所以每个人都很认真完成目标进度、准备
能讨论的部分。自己没跟上就再努力XD也是有没念完的时候,因为
我还有成会和三法的函授没看完。
﹡P.S.我们常约早上9点开始,可以互相督促彼此早起、更有效率的使用一天
的时间。读书会大约在八月初完成教材的复习,接着便进入写(a.)考
古题、(b.)当年七月的国考题目与(c.)高点考猜的密集写题目循环。
4. 运气
建议大家只要是有准备的科目就去考,即便准备的不太充足都上场写。
包不准就刚好遇到你有准备的部分或是人品爆发之类的。
当然最好的还是准备好再去啦,只是有时候真的人算不如天算。
成会和三法我函授来不及看完还是上场考了,但考前我有把补习班给的总复习
讲义跟题目写完,加上自己猜重点下去念(公司法我把前面总章念完直接跳念闭
锁性公司,其他部分用考古题+法条填补),考前比较著重念的部分刚好有考到,
所以觉得自己真的有幸运到,也还好我最后决定进场考完。
另外是讲到烂的运用三上零碎时间,吃饭、睡前、通勤、做瑜伽时也都在看法
条跟重点整理…XD或是跟战友一起互相考对方,跟战友一起复习其实会比较有趣
(一点点)。
5. APP
手机:Forest和“潮汐”这两个app。
电脑:我下载了“SelfControl”这个程式,可以把会分心的网站锁住,而且
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解除…XDDD重开机也不行XD我一弄就是锁10hrs之类,
让自己不可以玩电脑orz
◆考前测速模考:
这点非常重要,也很建议大家在考前一定要拿考古题(任何国考都行)模拟考试
情况,限时内写完,并马上检讨。
模拟考试可以让自己习惯在时间压力下写题,让考生在考场上发挥的较符合平常
水准。我考前和读书会的朋友对会科一同练习了4次。
记得今年上场考中会、高会、成会我都写到最后一秒还有点发烧XD因为真的来不
及。我模考分数大概都70几,实际上场就刚好打个折变60几了,考前模考可以训练
跟检视自己现在能力,虽然会有种脱光光的感觉,但是还是必须的一步,在压力下
哪些章节的东西会空白写不出来,真的只有模考可以无所遁形。
◆其他:
国文的部分选择题是吃高中的记忆,但我过去自己念国文的心得是了解并归纳
“作者是怎样的人、喜欢写什么论点的文(文风)”会比较好猜选择题。
举个例:
﹡苏轼称赞人会怎么称赞、贬低人会怎么贬低之类;或
﹡A作者虽然是甲朝代的人,但他喜欢赞美的风骨性情是乙朝代的,违背甲朝代
主流 etc
这对我而言是一个相对容易“猜题干真意”的方式,今年我也是用这个方式上场
写题,今年的古文题虽然很艰涩但我没有错太多(5题),因为题干考的印象中满多
是热门作者的冷门文章,但只要对作者的性情或是各朝代的文化观念背景有了解,
猜测题干会相对容易抓到方向,再配合选项抓贴近作者习性的较能选到正确选项
(也可以用选项反向推测题干是什么意思,若能推的回去的就有可能是正确选项,
但有风险,需多操作几次)。
整体的准备方式就是找到自己的读书方式和工具以求效益最大。虽然老套,但其
实还是唸下去就对了,并且适时放松心情(我自己是看古装剧解气,还把甄O体用
在作文上,作文有不错的分数XD),调整作息到考试时间才能好好地应考。
以上。
祝各位顺利!谢谢过去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及版上前人智慧。
作者: WEICoTW (Willie)   2017-10-27 07:00:00
作者: friendegg (☆橘☆)   2017-10-27 09:14:00
作者: cocoman121 (HRM)   2017-10-27 19:38:00
作者: freejp   2017-10-27 23: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