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112学士毕业,服役一年后,在事务所卖肝。
从103年考到106年,成绩如下:
国文:65
审计:42.8/ 49.8/ 65.6
高会:56.0/ 55.4/ 66.2
税法:46/ 40/ 50/ 74
三法:na/ na/ na/ 62
成会:82
中会:60.6
因为我是不太喜欢补习班的人,所以从一开始就打算自修,个人学习上比较重观念不喜欢
计算跟背诵,这也导致最后一年才在考法科orz。
第一年
由于个人因素,毕业前也没有充裕时间准备,所以第一年放弃最不熟悉的三法,速速翻了
一下各科重点想试手感,最后过了三科算是很幸运。
国文:主要是把握选择题,作文拿不到一半分数都是靠选择题cover。
成管会:主要是靠成会撑高分数,其实成会概念清楚之后,计算上小心就可以稳稳拿分,
觉得这科是最没有压力的。
中会:这个真的是意外,当初只是想试手感,其实很多题目不是很确定如何作答,还在考
试时去用推论的去看怎样的会计处理比较恰当,最后有送几题分数就让我低空飞过了,但
也深深觉得中会不容易,所以后来就持续以旧案报考。
第二年
服役中却没有好好唸书,整体准备时间说不定比第一年还少,就全科覆没了。
第三年
进事务所的第一年,利用六月淡季有念一点书,再来就等到考前几天看重点复习。
审计:近年审计比较不走背诵路线,情境题就蛮适合我这种学生。事务所经验有一点帮助
,但觉得可能要到领组会更有感觉,一二年级对审计的概念其实没有那么完整,不过申论
题的确多了点立基跟切入点去得到墨水分。
高会:其实我会科一直都还不错,但前两年总是申论或选择烂了点导致未及格,这次总算
考起来比较平均就过关了。准备上其实也是靠观念,高会跟中会比较不一样是前者比较是
high level的处理,所以要把架构先立起来,在去处理辨识出来的细节,这样答题才会完
整。
第四年
终于到了最后一年,抱着很可能再缴1,800的心情来应试。一样趁著六月淡季有唸书,7月
底也开始请约一个月的考试假准备,看情况在家里念或是去图书馆。
税法:其实每年都有唸一点税法,但对于一些税率或是天数真的很不行。这次就以考古导
向去唸书,先写完检讨完五年考古后将杨老师的税法完整看过ㄧ遍,复习的时候就是看到
一个题干,在把相关的关键字或计算方法重新写出来,不会就再去加强这个段落增加印象
。我觉得税法是可以短期冲刺的,看到考题就很自然浮现出答案,甚至连在书的哪个位置
都还记得。
三法:前三年都没有考过,准备跟应试都超紧张的。准备上同税法走考古题导向,针对考
过的法条都会加强记忆。我自己是一条一条唸法条,然后将相关的或是同一类型的法条做
比较,最后狂看参考书选择题复习,并详细阅读解答的说明,看在法条的解读上是否有什
么误差或是补充一些法理上的概念。今年反常申论题比较制式,几乎是有标准答案没有正
反论述的需求,虽说命题法条并非往年重点,但也都刚好有印象有拿到分数,最后低空飞
过。
结语:
考了整整四年,终于在这次下车了。觉得自己算是很幸运的,很多科目都是压线飞过,虽
说原本目标就是及格就好,但回头看真的只觉得感恩。
自己唸书其实就是很难自律,而且少了补习班的重点加强及整理,以及观念架构的建立,
准备起来都有点怕怕的,尤其是在审计跟三法这种科目就更显得孤立无援,法条跟规定都
是死的,但案例是活的。
现在回头看,我会建议考生每年不要放弃任何科目,毕竟每年考题的难易度无法掌握,有
时候A考科准备了80分还不一定及格,但B考科只准备65分搞不好还可以考过。再来,有需
要补习班(包含函授)的帮助就去吧,有人提点真的比较可以事半功倍。
最后的最后,我要感谢我自己以及学校。记得大学时某个教授说学生考上会计师之后都只
会感谢补习班而已,明明及格门槛并不是那么地遥远。虽然自己准备起来真的颇吃力,数
度觉得自己会重来ㄧ轮,也羡慕同学都两三年左右就都考上,不过最后自己也终于536,
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祝福之后的考生也可以尽快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