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胡又天专栏:番字不是歧视,而是边界的流

楼主: rignes (前往下个新旅程)   2017-11-06 09:26:11
胡又天专栏:番字不是歧视,而是边界的流动史
胡又天 2017-11-05
原住民称为“番”是歧视吗?判断标准有三:一、看该字的本义;二、看使用者有无歧视
之意,即“语境”和“脉络”;三、社会认定。目前的情况是第三项压倒前两项,只要有
一票会论述的家伙积极代表众人说是,那就只好是,而古人也就又要被踩一次。然而我们
学习国文和历史,就应该要能透过前两项的考察,察知现今的说法有没有疏漏或遮蔽了什
么,从而让自己能够不轻易被政客的话语框住。
“番”字的本义是“兽足”,上面的“釆”象的是走兽指爪之分别,读作ㄅㄧㄢˋ,是“
辨”的本字,不是“采”;下面的“田”象的是脚掌。野兽脚印可以标志人类地盘的边界
;其派生出来的“蕃”和“藩”字,乃至“蕃蔽”、“藩篱”等词,就明显具有“边界”
的意味──栽种草木、筑墙挖沟,一直都是区隔人兽的有效方法。
在对外界所知有限的情况下,以我族、我国为中心,外域的人就是番人,外面的东西就是
番货,所以荷兰人曾叫“红毛番”;知识多了一点,需要将有文明的外国和蛮荒地域分别
看待,乃以“洋人”、“外国人”或更精确的名称来取代,“番”则维持着“兽足”的符
号意义,继续与山野相连,也可以按亲疏远近分出“熟蕃”、“生蕃”。至于这有没有歧
视的意味?任何时代都有自我中心的我族优越论者,民族与国家之间也不会没有冲突;话
在这等形势之下、从那种人嘴里说出,自然会让人感到歧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从上古到近代,都有中性使用“番”字的文章,并未因有人将“番”字用出了贬意就避用
它。日本治台,殖民政府一样沿用了“生蕃”、“熟蕃”等词;其“理蕃”的措施更透过
新闻,启发了日本民俗学宗师柳田国男,使之反照出了日本古代被大和神话所掩饰了的外
来民族征服史,如其《石神问答》就有“日本建国或之前尚存生蕃的顽抗”等句。或曰“
蕃”字承载的“中心与边陲之对立”这种意味,就是内建了歧视,或者难免伤害弱势者的
感情--硬要这样说也可以,但我认为我们的感情应该要能伤得起,要能接受历史与现实
的残酷。
石神问答。来源: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图片提供者:陈征洋)
石神问答。来源: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图片提供者:陈征洋)
边界会流动、拓展,而能引人思索历史。《诗经》的《大雅》有一篇称颂诸侯的〈崧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
于宣。”末两句的“于”是“往”的意思,即往各国作屏藩,宣王化于四方,以在华夷杂
处之地巩固周朝的势力。周人的祖先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可以靠这点神话传统,结合武
力、文化和国家建制来和异族交往,使之同化而归入华夏集团。当然,从被并的弱势一方
来看,这可以是苦难,但人类的历史本就离不了开拓和争战,我们首先应该体认的,是各
种人群面对生存问题时所展现的意志、策略与作为,而不是急忙站到一个与受害者同情共
感的位置,指控“殖民者好脏,侵略者好坏”,建起一个拒绝发展、拒绝中国、拒绝世界
的同温层就算了。
连横〈台湾通史序〉中遭受今人批判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两句,原出自《左传》所
记载的晋国大夫栾武子之口,他在晋、楚相争之时,驳斥郑国使者说楚军骄兵必败的意见
,说:楚国国君几代以来都刻苦自励,以先祖从中原来此勤俭开荒的故事训示军民,如今
其军备和政战的功夫都很扎实,不可轻视。之后晋国果然没讨到便宜。早期楚国,也是外
来政权,一方面要和数不清的蛮夷土著相处相争,一方面也被中原各国鄙视为蛮夷;后来
楚国强大了,面对自相攻伐的中原列国,便大方地说“我蛮夷也”,自行称王,用实力来
回应鄙视,和周王朝分庭抗礼了;最后楚国被秦所灭,推翻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
邦又都是楚人,楚文化也成为两汉以来中国文化的重要成份直到现代。
比起汲汲于辨别谁更不义、挖掘被埋没的种族来给自己站上道德高地、视歧视与冲突为大
不韪的“多元主义”论述,传统教育讲究的是在逆境中自强的奋斗精神。这或许也是身为
亡国奴的连横所欲寄望于读者的,你说他是自欺欺人也好,但直到最近都还有人宣称从“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两句得到激励。即便忽视了在汉人拓垦史中被欺凌、驱赶的原住民
,但原住民自己在这之前就没有流徙与争战吗?规模不大而已。原住民的口传历史与歌谣
,不也会赞颂勤劳、勇武与开拓吗?比较黑暗的部份,不会没事拿出来破坏今人的想像而
已。歌曲〈美丽岛〉的原唱胡德夫是原住民,他对歌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并没有排
斥;若从政治正确的审查眼镜看来,这铁定是糊涂了。然而曾经有人改过一个政治正确的
台语版〈美丽岛〉歌词,不好唱,没见流行。
或曰:现代人该有的,是对权力的警惕、对文明的反思。这样的话,我推荐将〈东番记〉
纳为课文。成文于1603年的〈东番记〉是现存第一篇对台湾土著民族有确实描写的记述,
作者陈第是一位学养历练俱丰,做过文职武职,精通史地与民俗的奇人,他跟船清剿倭寇
,实地在台湾待过二十天,与当地人宴饮交谈过,归后写了这篇文章。此文在短短1438字
内,不但囊括了“东番”的交通、历法、战争、农耕、婚姻、丧葬、祭祀、狩猎等方面的
形态,同时也记载了一些汉人、倭人对之的欺侮。但最难得的是,陈第既没有以文明人的
优越感去鄙视土著的风俗,也没有因为“世风日下”之类的失望而着意去塑造“高贵的野
蛮人”,而是虽有些向往其淳朴的生活,感叹他们不需要复杂的社会和世故的“达人”,
谓“其无怀、葛天之民乎”,但仍直面现实地分析:“自通中国,颇有悦好,奸人又以滥
恶之物欺之,彼亦渐悟,恐淳朴日散矣。”他明白,一旦与世界接轨,传统的变化及破坏
,便不但是大势所趋,也会是一个个人心的选择。不管你认不认同,文明就是这样;没有
明说出“落后就要挨打”这等严酷的道理,则是保留了一点仁心。
〈东番记〉有警惕、有反思,不以此非彼,亦不厚古薄今,更没有走到反对发展、脱离现
实的极端,且文理清通,要言不烦,是值得熟读的一篇古文,也是我们许多同学修习台湾
史时必读的文献。这样的“番”字,不仅不是歧视,而且比那些把“反歧视”当成教条来
作威作福的委员,更能让我们从强弱与歧视之所由来,建设自己应对这个大争之世的心志
。相信这也才是教师同仁所愿意带给学生的智慧。
 参考阅读:〈东番记〉全文。
*作者台北人,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硕士,香港浸会大学
人文与创作系博士候选人;作家、历史研究者、也是漫画工作者。2013年创办“恒萃工坊
”,目前的产品有《易经纸牌》和《东方文化学刊》。
http://www.storm.mg/article/353121
作者: Whitetext (0 . 0)   2017-11-13 00:55:00
这就跟白人说美国没有种族歧视一样可笑你会在美国的课本看到尼哥这个词吗?
作者: goenitzx   2016-03-28 17:17:00
这其实像一件事 就是中国不准他国称支那这件事 支那一词本无贬意 是在之后才转变成贬意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