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去了趟墨尔本,很可惜当时澳网已经结束。
但身为网球迷怎能不来澳网公园朝圣一下呢?
这篇是一点小小的分享,
或许对未来非澳网赛季期间来到墨尔本的网球迷们有些微薄的帮助。
敬请移驾图文网志版:
http://robinlee528.pixnet.net/blog/post/48755664
以下为PTT文字版:
结束了让人意犹未尽的野生动物园巡礼后,
墨尔本东部郊区一日游的行程也在此告一段落。
大概才下午四点,回到墨尔本市区还有点时间能运用,
在澳洲的这个星期感觉每天都过得好充实,盛夏的南半球真的是玩乐无极限啊。
发车赋归前,Steve一一向所有人确认下车地点。
此时我提出是否可放我们在"Melbourne Park"(墨尔本)下车的请求,
其实当初在订好tour时就有寄e-mail询问是否可行,但迟迟未有答复...。
Steve的回答是墨尔本公园太远不顺路,只能把我们载到联邦广场再自理。
那也只能接受啦,话说有人一上车又开始昏睡到底,
看来我这导游是把所有食衣住行都安排的太服贴了...嗯。
大概不出一小时就回到墨尔本市区了,看这阳光还是如此妖艳。
尽管只是短短一日之缘参加了同一团,之后也不会再见面,
但每到一站有人下车时,大家热情道别的感觉还是很不错。
乖乖在联邦广场下车,还真是个前卫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到旁边的游客中心求救一下啦,真是太方便了。
前几篇有介绍游客中心强大的旅游资讯和咨询服务,
才说完要去墨尔本公园,服务人员马上拿出一张地图比划起来,
告诉我要搭几号电车或著是步行的路线与路程,
看来他们真的都把电车路线扫描在大脑中了,赞。
既然有电车直接到那当然来偷懒一下囉,
而且昨晚采储值了20块的mykid卡要好好用一下。
(说到mykid卡就想到昨晚那莫名的遭遇还没写呢...)
有人刚才还在嚷嚷这距离走路去就好,
听到有电车搭又马后炮说要来用mykid,实在是@#$%^&*.......。
在Flinders Street与Swanston Street街口搭乘70路电车就可直达,
我开始爱上电车了,方便省时又省力。
坐四站就到达目的地,该来介绍一下墨尔本公园了,
他就是网球最高殿堂四大公开赛之一的澳洲网球公开赛举办地。
澳网是离台湾最近的大满贯,也是最好亲近的一个。
来四大赛现场朝圣一直是我毕生的梦想,很可惜奇怪的寒假假期硬是跟今年澳网赛程错开
,
但身为网球迷来到墨尔本怎能不来澳网公园看看呢?
这一站是以澳网公园最大球场"Rod Laver Arena"为名。
园区地图:
下了车虽然四下无人,但已开始感受到激情的澳网气息。
电车旁的大面看板就是今年澳网的主体视觉广告,
刚好这四位巨星中正有我心目中的冠军人选,可惜最后都没有如愿。
四大赛都有的经典路牌,除了指示各球场位置外,
还标除了另外三大满贯赛的方向:
flushing meadows(美网)、roland garros(法网)、wimbledon(温布顿),
顶端那揣摩发球姿势的标志正是澳网的官方LOGO。
这些是澳洲网坛名将铜像,左一是双打传奇选手Mark Woodforde,
他生涯共拿下67座双打冠军,其中61座是与Todd Woodbridge携手夺得。
双伍奇蹟般的冠军障碍,最近已被另一兄弟档布莱恩打破,
Bob Bryan/ Mike Bryan正是今年澳网男双冠军得主,他们的第13座大满贯冠军。
园区空无一人,一般观光客根本不会想来吧。
几个礼拜前这里可是人潮汹涌万头钻动呢,2012年的入场人次就已来到68万。
再走几步,ROD LAVER ARENA映入眼帘,朝圣任务正式达成!
心中的感觉就有点像看到空中巨无霸A380就在自己面前那种激动吧。
Rod Laver Arena完工于1988年,可容纳14820位观众,
其可弹性伸缩关闭的屋顶确保了比赛遇雨能继续进行,堪称四大赛中的创举。
在非比赛期间,Rod Laver Arena还有举办演唱会、艺文活动等用途,所以无缘入内参观
。
这位就是Rodney George Laver,能在一座中央球场上留名肯定是个英雄任务。
他生涯总计赢得200座单打冠军,是网坛史上最多单打冠军纪录保持人。
其中包括了11座四大赛冠军,
是公开赛年代上第一位完成大满贯(夺得该年四大公开赛全部冠军)的选手,
而且还是目前唯一一个达成两次里程碑的得主(1962年、1969年)。
1964年Rod Laver排名来到世界第一,
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各种场地均全能全面的表现,
还有兼顾双打的能耐,生涯也握有6座大满贯双打及3座大满贯混双冠军。
1981年入选网球名人堂,现已74岁,几乎每年都还会亲自来澳网现场看球。
Rod Laver可说是澳洲网球的代表也是最辉煌的一页,
其后较有接班态势的是"野兔"Lleyton Hewitt,但他已年轻不再,
接下来又是谁来传承澳洲网球的衣钵呢?
铁幕深锁的售票处,
只能凭空臆测几星期前再这里那上万颗期待着见证网坛历史的心。
遥望澳网第二大球场"Hisense Arena",容量达约10500人,2000年落成。
网球也是现实的运动,原本是以澳洲电信业者Vodafone为名,
随着赞助商易主也顺势更名为中国海信集团的"Hisense"。
就我说今年Hisense Arena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赛应该就属1月17日,
咱们台湾一哥卢彦勋男单第二轮在此与法国名将激战五盘不幸败北,
7-6(5) 4-6 0-6 6-1 8-6实在是惊心动魄的比数啊,实际比赛内容更是如此。
澳网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他的创新和改革,
目前部分园区正在施工,正式为了这"墨尔本公园再开发计画"。
看看那美网跟法网喊了好多年的中央球场屋顶...
内容包括
园区扩张
新增雨水收集设施
Margaret Court Arena加盖屋顶,容量提升至7500人
新增一个由8座室内球场、13座室外球场整合成的区域供训练及大众使用
Rod Laver Arena、Hisense Arena整修、拉皮
改善停车及各场馆间的交通联结
详见: Major Project Victoria-MELBOURNE PARK REDEVELOPMENT
http://www.majorprojects.vic.gov.au/our-projects/our-current-projects/melbourne-park
澳网公园依傍著亚拉河,黄昏时分粼粼河面可见划船选手认真训练。
登上Batman Ave天桥可以欣赏壮观的铁路网络,
墨尔本最繁忙的Flinders Street Station就近在咫尺。
一旁还能看到16~23号的外围球场
平时开放给民众使用,不仅想起也是空喊多年的台北网球中心,
除了规模越缩越小外,究竟何年何月才能见到呢?
启用时我都毕业了吧....。
天桥另外还通到了"Melbourne Cricket Ground"(墨尔本板球场)所在的Yarra Park,
这一区可说是墨尔本的体育核心。
其实有开放的空间并不多,主要是过过干瘾罢了。
散步回电车站的途中经过了这个"Champions Walk",
沿路竖立著澳网历届男女单冠军的看板,从1991年开始。
令人不胜唏嘘的Seles啊,真是命运弄人...。
1990年代的网坛至今还回味无穷,成就了无数的经典,
可惜那时的我还在地上玩沙。
走到尽头是2012年,看来今年的还没放上来,
不过也没什么差,跟去年是一模一样的结局。
踏上同样的70路电车往CBD的方向驶去,
望着窗外一抹斜阳,内心不断的翻搅。
错过了澳网赛季,来到空无一人的澳网公园仿佛凭吊英雄古战场一般,
曾经,在转播上看到的一幕幕经典比赛在脑海浮现,
这个现时静谧异常的园区让多少英雄好汉在此占地为王,又使多少名将低头垂泣?
下定决心,有一天我一定要在四大满贯赛的现场看一回扎扎实实的球赛!
谢谢收看。
取材时间: 2013.2.4
Melbourne & Olympic Parks
http://www.mopt.com.au
心灵满足后,别忘了肚子也要喂饱啦!
下篇敬请期待: 全澳洲最好吃的汉堡 [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