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1-12-24 13:18:07完整标题:谁易得“long COVID”? 40岁以上、染疫症状多者要小心
发稿单位:中央广播电台
发稿时间:2021-12-24 10:36
新闻引据:采访
撰 稿 者:刘品希
原文连结: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20293
随着全球COVID-19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罹患长期症状“long COVID”的人也逐渐增多。
台北市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胸腔内科医师张书纶今天(24日)表示,
根据国外统计,“long COVID”最好发于40岁以上成人,
高风险族群包括高龄长者、介于50至60岁的中年妇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
以及染疫初期出现多重症状的患者。
COVID-19持续肆虐各国,全球染疫人数突破2.7亿人,
即便是在疫情较轻微的台湾,累计病例也有1万6千多例,并造成850人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感染者约有80%至85%为轻症,
多数患者经过3至4周后能完全康复,
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4周后持续有身体不适的现象,遭后遗症缠身,
全球得到“long COVID”的人数越来越多。
北市联合医院胸腔内科医师张书纶指出,
国外调查报告发现染疫后留有持续性症状“long COVID”的比例至少有1成以上,
在某些住院患者的统计甚至高达8成,
最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人,儿童患者很少见。
他说:
‘(原音)高风险族群包括高龄长者、介于50、60岁的中年妇女、
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
和染病初期出现多重、也就是5个症状以上的患者。’
张书纶表示,“long COVID”的症状五花八门,涵盖身体各器官系统,
最常见的长期症状为倦怠、头痛、咳嗽、呼吸喘、
持续性的嗅味觉异常、睡眠障碍,
以及认知功能恶化,如记忆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目前仍不清楚“long COVID”的致病机转,
变种病毒株与“long COVID”的关系也有待厘清。
张书纶指出,目前“long COVID”的治疗仍以支持性疗法和复健为主,
COVID-19患者在染病4周后若有持续性的症状,应就医进一步检查,
了解身体不适的原因,并评估是否有其他症状类似的可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