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电影的漫画的:一则漫画“拉片”的尝试

楼主: BoBoLung (泡泡龍)   2021-11-29 18:11:59
先说,我不知道这样有没有违反板规。
这是在电影分镜的课堂,老师拿“漫画”做为例子,示范怎么进行镜头分析。我是觉得跟
电影板有关啦,但是也可能有人觉得无关,所以就先写在前面,如果大家觉得不行,我就
删文就好,大概是这样——不过谁知道呢?也许有人会跟我一样感兴趣?
https://i.imgur.com/CYVFnIB.png
这是浦泽直树《比利蝙蝠》的倒数第二回,完全不涉及任何实际剧情。
在这整页中,如果不看最后一格,就只是三个镜头的重复组合,而且顺序完全相同:依次
拍摄三个主体(难民小孩、美国士兵、俄国士兵),然后重复三次。而且我们也可以很清
楚看出三个镜头的不同变化:难民小孩是镜头固定的中景,只有小孩慢慢起身。美国和俄
国士兵则是向静止的两人推进的特写。
而借由这明显的动静对比和互文(一边是镜头静止人物行动,一边是人物静止镜头移动)
我们也很清楚这么做的理由:我们是站在两个士兵的视角,静静的(惊讶而非冷静)看着
事件的发生。最后拉开全景,我们看到小孩起身,也看到他和士兵的相对位置,并且因为
前面的特写情绪被拉到紧绷,对于接下来三人之间会如何的互动感到又是期待又是害怕。
此外从最后的全景,我们也能轻易判断这四个镜头的摄影机位置,他们其实就是一组正反
拍,小孩是一个,两个士兵和最后的全景是一个——更有可能的是后三者根本是一台摄影
机所拍摄,而非平行的三个摄影机。
这样我们就清楚掌握了“镜头、对象、机位”这三个基本的元素,也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
分析。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大概就是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关系吧?例如原本的
镜头都是只有单个主体,最后它们全部出现在同个镜头之中,还有随着特写拉近,两个士
兵的位置也从画面左右更接近中央,最后却又被小孩“挤”到了画面两边等等,这些也都
是可以分析的元素。
以上,是老师谈到的用电影镜头分析漫画。
不过因为我个人对漫画特别有兴趣,所以觉得这样的分析其实有所不足。
因为漫画不同于电影“线性”的时间推进,我们只能跟着画面的剪辑交互看到小孩动作和
士兵的表情,在漫画中,我们当然可以依照约定俗成的阅读顺序,右上左下的逐次阅读分
格;但是我们也可以按照做有“同时”看着右半边小孩起身的连续动作,也看着左半边士
兵表情的特写推进,这是电影办不到的事情。
或者,更细微的,从分格布局来看,这页横向分成了三大列,同样的三组镜头,第一组是
一大两小左右结合,第二组是三个小格并列,第三组回到一大两小却又变成上下结合。
这里的效果会是,因为左右的阅读比上下更加快速,于是只看两个士兵的特写,第一组更
像是“轮流/先后”展示两个士兵的特写(也就更像电影),但是第二组和第三组却像是
“同时”看到两个士兵的特写,这和电影快速闪现两个特写的感受仍然有所不同。
如果能够理解这种“同时”的阅读体验,那么更进一步的,在左右的,同时看着小孩起身
和士兵特写推进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左右”关系在第三组镜头被破坏了。
原本的左右排列,因为更加快速,所以更能被同时阅读,但是最后第三组镜头却变成上下
并排,而让原本的“同时”体验被破坏,我们不再是“同时看着小孩起身和士兵特写推进
”而是“看着小孩起身,然后看到士兵特写”——再加上生理隐喻的“上下”之作用,你
会感觉小孩起身的动作“压在了”两个士兵的身上。
原本同时发生的,突然汇聚,然后成为重压。
最后再来个开阔的全景,收紧的压力忽然膨胀。不知道是释放,还是爆发。这种微妙的体
验和感受,恰恰是只有从浦泽直树这样“很像电影的漫画”作品中,我们才能借由同中求
异的手段细细体会得出,专属于电影和漫画各自的魅力所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