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篇杂记,觉得挺有意思,分享给大家看看:
有谁能料到《美国狙击手》能够卖到全球票房超过五亿美金(没有3d电影票加价,暴风雪
季上映,R级)?而且一跃成为2014年美加地区年度票房总冠军?超过所有超级英雄、CG动
画、青少年少女小说改编的电影?谁说成人观众退出电影院了?
好莱坞的电影,日趋影集化,例如Marvel的超级英雄电影,由片厂主导品味,专门聘听话
的导演和编剧,制作一出又一出毫无个人特色的、品质差不多的影集式电影。而改编自青
少年少女轻小说的低成本电影,靠着话题的炒作,也达到了抛弃以往电影卖座公式的地步
。要不然,就是不断把1980年代后的经典电影重拍,然后不断失败。这时候,《美国狙击
手》出现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对电影影集化、品味单一化现象的一种反扑,但是好莱坞在2000年
后半后,已经开始大量缺乏中阶成本、有导演个人特色、卖座不差的电影,例如1990年代
大量出现、改编自约翰格里逊卖座小说的法庭戏剧,如《The Client》(终极证人)、《A
Time to Kill》(杀戮时刻,这部电影由二位奥斯卡影帝后主演)、《The Firm》(黑色豪
门企业)...等,和充满导演个人特色的《Heat》(烈火悍将)、《The Fugitive》(绝命追
杀令)(以上二片皆由电视影集改编)、《Fatal Attraction》(致命的吸引力)(雪莉兰
辛女帝执掌派拉蒙制片初期的杰作,她后来还炮制了雷利史考特的警匪经典《黑雨》…)
、《A Few Good Men》(军官与魔鬼)(广播剧改编)、《Misery》(战栗游戏)、《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刺激1995,台湾已倒闭的春晖电影公司的天才译名,莫名巧合
地指出了这个电影市场开始改变的分水岭)...
这些成本中阶、对应成人市场、有一定深度的剧情和各自编导特色的电影,在2000年代后
半期之后,几乎已经在好莱坞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漫画超级英雄和青少年少女情色小说
、类似连续剧不断拍续集的影集电影。要不然,就是为了奥斯卡得奖季,所刻意摆姿态、
卖弄深度和比拼公关技巧的艺术电影,贪婪、四处吸金大打公关秀的独立片商维恩斯坦影
业(昆汀塔伦提诺后期作品之父,靠昆汀之名号在亚洲四处行骗)是始作俑者,韩国、日本
、中国有好多名编导都是他的受害者,近十年的奥斯卡几乎是他的个人秀。
《美国狙击手》的成功,我没办法预料是不是回光返照,不过这种中阶成本(意味着不需
看中资眼色)、有导演特色、面对成人市场的电影,确实是目前好莱坞失落的一环,好莱
坞的老板、经纪人和律师们,忘记了成人观众市场的可贵,也忘记了好莱坞之所以是好莱
坞,在1990年代以前,是靠着很多部这种中阶成本、卖座不错、有持续观赏价值(后续影
音贩卖商品的潜能,观察我的dvd柜收藏的影音产品就知道)的商业作品为基底而累积出来
的,从希区考克到Rob Reiner(史上改编史蒂芬金小说最厉害的电影导演)都努力了很长
一段时间,而非一窝蜂复制青少年市场偶然成功的特例。克林伊斯威特,无意间带出了好
莱坞这个沉闷已久、没人要讨论的商业现象。
ps.至于那些说《美国狙击手》是因为政治正确、爱国主义、美国人帝国主义心态强盛的
关系而卖座的观察家,老实讲应该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留言补充:
我觉得《美国狙击手》是美版的《海角七号》...会不会形成另一股电影文艺复兴的现象
,就要看好莱坞的大老板的腰包和品味了。我看DC和Marvel的超级英雄电影影集片单已经
排到2018年以后了....
老实讲,美国还有年轻的影评人,认为《美国队长2》是近年来少见的优异“政治惊悚电
影”(political thriller),我勉强看了三十分钟,实在看不出来哪里political? 又是
哪里thriller了?因为有劳伯瑞福这位对美国政治有很多意见的老阿伯加入,所以如此吗
?再加上片中的动作之虚之奶油,我实在无法下咽。
我觉得恐攻的经验只是一部份情绪,要不然《Zero Dark Thirty》会卖到发成猪头。我认
为《美国狙击手》还有在商业市场上的法则值得讨论的其他层面。诺兰的Batman系列,老
实讲我觉得如果不是第二集The Dark Knight有点优秀,不然其实是很平庸的作品,比不
上提姆波顿1989年的Batman文艺复兴、把歌德艺术带入蝙蝠侠世界的属于成人的聪明。诺
兰有点被过誉了,我想那是因为美国缺乏我上面所提的成人电影(非情色),而诺兰刚好
补了这个缺块,但是他一个人能力有限,加上他只拍PG13的电影,对于成人市场来说,并
非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