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词与曲的音乐哪里去了附音档

楼主: senshun (æ·º)   2017-10-14 19:10:52
※ 引述《meblessme (地球太可怕我要回火星)》之铭言:
: 宋词与元曲本来的作用应该都是歌词,可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宋词元曲,好像都只剩下文
: 字,原本的音乐部分好像完全消失了,目前在各种已知的网络资料似乎都找不到,有人知
: 道哪里有呢?
古代不止词、曲,连散文、诗都是有套旋律的,直到学习西方唸诵的那套才变成现在这样。
一般的吟诵的旋律因地方而异,多是由私塾老师口头教授,也没有强制的音准。
所以曲水流觞,性质上不是作文大赛,以现在人的角度而言更像即兴卡拉OK作词赛。
作诗也不是拿来考试的,多半是像文青发发噗浪那样抒发心情用的,自我感觉比较好的作品才会抄写或被抄写,死掉才被集结成册
。 因为那很多本来就不是要发表给大众欣赏的。
回到音乐的失传,这是我个人的推测。
可以从战争、乐器来看
词曲的流传经过多次战乱,要养乐工不易,
最能保存的场合是丧礼,台湾至今仍师公能吟诵(唱)出古调的祭悼文、经文。 古代只要是文章,多半是能“清唱“的。 更嗨一点可以拿古琴自弹自唱。
所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是半夜起肖。
再来是乐器的制作、音准,
以现代来看
光是同规格、形制的笛子,因为孔洞、素质的关系音色不用说,光是音准都不好校对。 国乐老师自己会挖洞或筛选想办法找出理想的乐器,但是工厂不同,工厂只管长得像笛子能吹声音。
在动荡的时代下谁有办法这么功夫。
后来又有西化冲击,
更不用说最后留在中国的乐师都死在文革了,没死也不敢再碰了,有幸随着军队到台湾的应
该还是年轻人比较多。
所以音乐旋律要流传很难,但还是有与世隔绝的地方有留下十分古老的乐曲像纳西古乐。
另外想听吟诵古文经典教材的话,北一女的开放式学习平台有收录音档,几乎课本有选录的
古文都有吟诵大家亲口录制。
烛之武退秦师 https://goo.gl/DrF6pJ
国文学科中心 国语文学习网 古文
每篇的学科中心资源一栏
都有洪泽南老师传统吟读(四声八音)
https://goo.gl/bhTR4b
如果对古代的歌唱文化有兴趣,
可以参考中国学者徐建顺先生的讲述,
他专门采录民间各地耆老的汉文吟诵。
另外最后一提,南北方诗风之所以味道不同,什么婉约豪放草原,看课本感受不出来,因为
会有更明显的异样。
除了吟诵的部分,很多是我自己的意见,希望不吝指教。
楼主: senshun (æ·º)   2017-10-14 21:08:00
特地贴了范例,希望能引起你的兴趣聆听它们
作者: dobeqoo (问候)   2017-10-14 21:58:00
请问这些吟诵的旋律 是流传下来的吗? 还是后来创作的?
楼主: senshun (æ·º)   2017-10-14 22:47:00
可是<春江花月夜>跟这边讲的其实是不一样的事情。那个就是后人改编自古乐再套入既有文章的作品要听可人的吟诵可以找芈月传演出的关雎片段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7-10-15 01:50:00
新式教育以前的散文(古文)都是可吟诵的,像唱歌一样http://cls.hs.yzu.edu.tw/shenhg/singmenu2.htm这是王更生老师的吟诵,不只诗词能吟,散文像出师表、爱莲说、五柳先生传,全都可以吟唱。我们都是受洋化教育影响太深,所以看到古文只会念,不会吟。商务印书馆有出版赵元任的常州话吟诵,除了唐诗以外,韩文、左传、孟子、战国策都可以吟出旋律"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作者: ikki (凤翼天翔)   2017-10-15 13:18:00
诗文吟诵和词乐曲乐是不一样的东西 不可一概而论词和曲都是先有乐而填词(故有词牌曲牌)音乐的旋律是固定的要讲古诗吟唱 整理之后就不难发现 几乎全是用地方小调去套用王更生老师的吟诵就是他幼时受教老师用来吟诵的曲调 王老师是河南人 整理出来就是现在所谓的"河南调" 我大学时修过王老师一年的文心雕龙 原文骈文他也是照吟不误 但听久了就会知道那是用某组旋律套路配合字数平仄调整套出来的 全部大同小异说穿了就只是一个调子 这类型的都是先有文本再套调吟诵 不是像词或曲那样先有音乐(词牌曲牌)才有诗文 这是不同的两回事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7-10-15 14:52:00
如楼上所说,吟诵的调子是因地因人而异。词在词乐失去之后,仍然可以套用吟调,另一种唱法就是昆曲化,如碎金词谱,把词牌唱成昆曲。元曲也是,可以用吟诵的,也可以唱成昆曲。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比较确定“创作的时候怎么唱”的,大概就是清代的南北曲,像《长生殿》这些。不要说宋元就连《牡丹亭》创作时的旋律是什么,也没人知道
作者: Enolagay (飞来飞去)   2017-10-15 17:39:00
用吟的是不是要帮助背诵?
楼主: senshun (æ·º)   2017-10-16 10:53:00
有帮助记忆的效果,但是否为目的我不晓得。 就连<百家姓>的顺序都是有利于吟诵的考量。 所以要求现在小孩按本宣科唸弟子规反而落后我自己觉得从原住民爱唱歌这个印象去想像,吟诵也许是民谣与文学的结合。 日本的和歌受汉诗影响,也有吟咏的性质
作者: hivabe (yaguchi)   2017-10-16 12:32:00
想到佛经的唱诵 感觉也是几种调子在变化
作者: saram (saram)   2017-10-16 18:24:00
你要体验吟是什么,可以参考西班牙人的佛郎明哥式唱法.相当个人风格,且每一次唱,都不大一样.
作者: reallurker (一个好人)   2017-10-16 21:00:00
推洪老师 已经做了超过二十年以上努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