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READING/X5/8962070.shtml
书市观察/加收一成服务费的书
【联合报╱黄崇凯╱文】
2014.09.27 03:41 am
雪尔的观点与刘高登如出一辙:“一个有廉价食物、便宜燃料、低成本信用、低薪劳工的
低价世界是无法持久的。”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承受破坏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折
扣的代价无法代位求偿,迟早要全体一并支付……
“独立10+1”活动,邀集十家独立书店选书,架上书籍售价采加收一成服务费(10+1)的
十一折。
图/许赫提供
作家许荣哲参与“独立10+1”活动。
图/许赫提供
诗人许赫最近在淡水的心波力幸福书房举办“独立10+1”活动,邀集十家独立书店选书,
架上书籍售价采加收一成服务费(10+1)的十一折。作家许荣哲说“许赫是我所认识的疯
子里面最令我狂喜的”,冲著逆天的十一折,他立马买书支持。大概所有读者都困惑:新
书不都是七九折吗?疯了才原价买书,何况是不可思议的十一折?
作为消费者的读者,如今置身在前所未有的资讯高速流通世界,加上行动通讯装置的便利
,随时都可搜寻关于书刊的丰饶资讯,包括新书出版讯息、报导、价格和版本(简繁英日
四大书源),查询书评、评价乃至比价都能一并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想像一个情境:小明
到书店发现一本书,他自然拿起手机,输入书名或作者名,他可以看到原文书在国外网站
的评价,简体版和正体版的评价,稍微比价一下,最终因为简体书便宜到正体版打七九折
都吸引不了他,他在冷气很强的书店里上网订购现书,过两天在家附近的便利超商取书付
款。整个购书过程中,书店变成附空调的展示厅,网站提供选购参考指标,正体版书籍少
卖一本书给目标读者。
然而上述这些现况不过是最近十年才变成常态。好比说台湾在2000年出现“网络书店订书
,便利超商取书”的零售通路服务,至今不到十五年,已彻底改变了读者的消费行为。而
这项零售服务的诞生契机,实际与世界零售业急速扩张的全球化现象息息相关。
折扣的代价是什么
当读者对购书的折扣渐渐理所当然,也习惯于网络购物24小时到货或隔天取货的快速配送
服务,其实也深陷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浪费的循环里,而这个循环之所以能成立
的关键常是“折扣”。曾经参与UNIQLO、无印良品改革计画的日本零售经营专家大久保恒
夫在《别以为便宜就能畅销!》(联经出版)提到:“所谓折扣,就是降低商品的单价。
打折促销大多是提前消化未来的需求,或是从其他同类商品转换而来。”换句话说,我们
所处的消费经济是以预支未来的竭泽而渔来支撑,这即是当今零售业快速兴起与淘汰剧烈
的背景。
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注意到零售业在21世纪最初十年的惊人表现,美国零售巨人沃尔玛在
2002年的营收表现登上世界最大企业,关于这家零售商的崛起、扩张和衰落的研究不可胜
数,最详实可靠的应当是查尔斯.费希曼《沃尔玛效应》(大块文化出版)。沃尔玛虽拥
有无可匹敌的议价能力,却也需求最多的廉价商品。曾亲睹六四天安门现场的加拿大记者
刘高登进一步思索、追踪廉价商品的制造、流通与全球局势变迁关系,他在《廉价商品》
(博雅书屋出版)一书,揭开现今世界追求廉价商品背后的繁复网络架构。他认为早在
1950年代就出现的货柜船、购物中心、信用卡、电脑等事物,直到1990年代才真正汇聚起
来,加乘互联网的蓬勃扩展,发挥了难以想像的经济驱动力,才将打着“省钱让生活更
美好”的沃尔玛推上世界的顶端。史上最大的公司沃尔玛之所以能存在,倚靠的是现代能
源、运输和科技──商品大量制造,透过遍布地表的物流运输系统造就大量消费,全球连
结成一个更紧密的依存关系。这种“全球化”的意思是,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问题,将会
扩大加深市场运作失效时的可怕效应。刘高登说:“沃尔玛虽然有能力在经济下滑的环境
成功,却没办法在核心资源──负担得起的能源、物流、劳工和消费者──大幅瓦解下无
限期的存活。”
类似的看法,可以在美国作家艾伦.鲁佩尔.雪尔《爱上便宜货》(联经出版)找到佐证
。雪尔一一检视美国广立畅货中心、仓库型量贩店和减价热潮的因果,并从社会学、心理
学、脑神经科学等角度探问人们何以狂热追求折扣,结论毫不意外:折扣要付出代价,而
且远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大。就举最近接连爆发的上海福喜肉品供应商、台湾馊水油事件为
例,过去很难想像单一供应商可以造成范围如此广大的伤害,而这些现象绝非单一个案。
当我们的食物价值观建立在“俗又大碗”,当各式各样的餐点促销被大众热烈消费回应时
,我们很少想到食物的栽培与生长方式、加工过程,以及这些食物怎么出现在我们的餐桌
上。雪尔的观点与刘高登如出一辙:“一个有廉价食物、便宜燃料、低成本信用、低薪劳
工的低价世界是无法持久的。”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承受破坏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折扣的代价无法代位求偿,迟早要全体一并支付。
消费者赚到了吗
如果说前述两位作者从全球一体的大角度探究折扣兴盛的祕密,另一位记者马克.艾伍德
《折扣上瘾的魔鬼市场学》(大写出版)则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探索零售业如何操弄折扣
,以及消费者如何因应折扣的田野调查。艾伍德描述了美国消费者对折扣的狂热状态,解
析折价券、特卖商场、名牌精品、饭店、航空业等应对折扣减价的生存之道。他乐观地认
为如今世界已经进入由拥有强大议价能力的消费者主导的购物3.0时代,过去由制造商主
导及零售商领头的时代都已一去不回头。那么到底怎样的公司企业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
艾伍德的建议是:“最聪明的企业将不只是单纯地看销售数据、数顾客人数、设法从滞销
商品中挤出额外利润,他们会实地与消费者对话,提出问题了解需求。”──这当然也挺
乐观的,毕竟许多企业为了生存已经苦战到无暇细想了。
开头的小明买书故事,还有一环比较少人注意:小明收到书后,很高兴地读了,却发现找
不到人可以讨论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诸多感受。因为他买的是王昀燕编写的《再见杨德昌
》(商务印书馆出版)简体版,又突然担心内容可能被删改,让他更想看出版社刚收掉的
正体版《再见杨德昌》(时周出版)。他想了想,还是去一趟淡水买书,打算让许赫善尽
加收一成服务费的职责跟他聊聊杨德昌。他或许会得到另一个指点是到附近的淡水有河
Book,拜访店主686,继续跟他深聊杨德昌,同时被推荐其他几本台湾电影人的相关书籍
。我觉得小明赚到了。
【2014/09/27 联合报】@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