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拟新增“新本土球员”至规章里,若此身分不受洋将节次影响,其他规章
不变的情况下,4节7人次(前三节至多2人次,第四节至多1人次)加上华裔/外籍
生,最极端的情况下可以出现:
Q1-3: 2洋、1外籍生、1华裔、1新本土 (可以不是本土球员)
Q4: 1洋、1外籍生、1华裔、1新本土、1本土 (仅需放1本土)
从这个结构来看,要击败P+强队,本土球员不再是主角,反而是外籍生与归化的
“新本土球员”。本土球员可以完全沦为调节体能的功能性球员,类似当初中国
CBA实行4节8人次加上亚外(不上场限制)时,弱队本土就是过半场、送球、等三分
的状况。
我认为外籍生在台湾职篮目前虽不温不火,但几年后可能会很抢戏。甚至华裔球员
(有血统、16后有台湾护照)大家都不要了,只要外籍生。不知道这对本土球员是好
是坏?或许在三联盟时代,这样可以筛选掉“不合格”的本土球员,但长远来讲,
厮杀过后剩下1职篮,8-10队,“不合格”的本土减少后,“外籍生”就真的是剥夺
本土球员的机会了。说真的归化就是“钱”的问题,外籍生帮助应该有限?
题外话
我知道大家对于梦想家华裔球员多少有一些想法,但T1联盟对于他们认定是第三类
,等于像是张文平、沃克、钱肯尼在T1都要跟洋将分时间,在可以登录三洋的情况
下,T1大概也没有这些16岁后拿台湾护照的华裔球员的份了。
大家怎么看这发展?
有网友留言提醒,P+一队可2华裔但不可2外籍生,有修改内文,不好意思糗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