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MRT 看板 #1PC4acsO ]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看板: MRT
标题: [讨论] 前瞻目前可以先做的事
时间: Fri Jun 2 01:04:33 2017
最近新闻比较热闹,
大多数人对轨道完成之后, 成为过时玩具不表赞同.
高层目标应该是利用轻轨去试验 ,准备让台车公司输出外销
瞄准未来亚洲国家的轨道车体市场.
只是技能树可能要重新点了, 和台船或汉翔公司合作改一改方向了.
台湾目前已经开始有电动车产业聚落(TARC),除了特斯拉, 甚至有台湾的电动车了
从这个介绍可以有个概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9tRb1G5afU
台湾可以把重心摆到下一个世代的产业上.
给予法规,环境,基础建设的支持,土地资本的协助
当然可以要求协助订定法规,甚至未来进一步做条件限制...
其中关于基础建设的支持.
先前有提到中部的类brt建设, 主要的核心便是摆在无轨道为核心.
以高架化与专用道路为主 这是可以搭配自动驾驶技术的.
并没有冲突.
甚至电动车的电池是可以搭配绿能产业,储电利用电厂低尖峰来做负载平衡的
此外道路的环境也是一个.
台湾目前并没有一个适合大众交通 ,以及自动驾驶 ,测试上路实用的环境.
没有办法比人更早实测 ,累积数据与经验修正.
比如说像这种:
https://goo.gl/a1srq0
https://goo.gl/HQhRv9
https://goo.gl/COUKfa
或者是这种:
http://img1.readhouse.net/20170108/14838727378986096.jpg
而不是像这样子:
http://img.ltn.com.tw/Upload/liveNews/BigPic/600_2079656_1.jpg
或
http://static.blog.sina.com.tw/myimages/108/162412/images/14229684100239.jpg
这样没有人车分道的环境,我想随时都会有人冒出来
而且标线也会因为路边障碍而被遮蔽
这是很难让自动驾驶在市区实用的
而且像是栏杆 或者防撞杆
https://goo.gl/ihVDFZ
https://goo.gl/ZJv73r
都不贵, 看是要塑胶或者水泥的, 钢铁 电动可升降的
从几十元到几千元都有, 这都可以刺激带动国内制造业内需给自己人赚
而且都不是一次性的 是消耗品
城市规划也应该该调整就修正
把这样子 http://i.imgur.com/7p4sMtp.png
尽量变成像这样子 http://i.imgur.com/hG086to.png
道路会更有可预测性 更好做路径设计
避免像这样子撞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IrjRAzNPQ
自动驾驶在5g通讯与其他道路机电设备之前
或者是车联网之前,最起码的我们应该要有人车分道的环境.
甚至提前进行新一代的车道设计
例如这个影片的连续流路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dB25GPPde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2NeuXA4lY
我想软硬件与车道的设计应该是属于不同学术领域
至少我想是隶属不同学院:资讯电机+交管运输土木
若离自制与外销更远 ,那么也就让台湾的主要竞争对手扎扎实实的超越.
那经济会好也很难, 至少光买车就又要喷外汇了
在必须兴建的捷运轨道盖好之前,
把基础用路环境先迅速搞定可能会是最迫切的.
无论是轨道建设,或者是自动驾驶,都必须兴建的未来.
回过头来, 我们现在拥有的优势就是
1.在旧汽车产业不成功,但在新产业有电子产业的优势
2.人车分道设计很烂,等于没有规划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全新的道路设计
3.借此给予年轻人有直接实践大型计画的机会,养更多人才
这是其他先进国家反而要花大钱去做的,而对岸才刚花大钱完成旧世代的设计
在旧时代的视角中有很好的硬件建设.
我们不需要追尾,人人都可以利用蛙跳理论.
所以从前瞻计画中最接近的部份开始
就是这个 营建署的前瞻计画 关于人行道 共用管路 的部份
http://myway.cpami.gov.tw/way/cht/index.php
上几个礼拜5/11出的前瞻计画相关的PDF: https://goo.gl/s1SWPD
大概就是说要把人行道和共有管线整合起来一起施做
也避免未来老是要重复开挖道路,让管线可弹性增加
当然,以这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与未来目标而言
我认为我们台湾的道路都应该缩减"一半", 做充分的人行道与人车分道
并且要配套建立体停车场
毕竟台湾的道路实在太过狭小了,全没有经过规划
而是过去村落与寮子的延续 (许多地方甚至没进入城堡时代, 就开始文明了)
像是日本时代的西屯 https://goo.gl/UcqiDr
当初的台湾各地以街为主,要发展到方块状的町还是很少的
对比于 清朝光绪15年的北京 早已具备棋盘状 随着城池而生
http://i.guancha.cn/News/2014/03/23/635311903300939221.jpg
在城市规划上,我们是没有太多历史的
因此的确需要把城堡时代走完 (现在正在地方诸侯封建时代)
从这里出发 人行道共管建设 到 道路设计 造镇 汽车产业 软件产业
社会住宅与青年住宅 搭配人才政策福利 可以直接小造镇计画
甚至可以是微迁都 (随人解释,也可以不做此解释,或做"去中心化")
这是可以一起同步进行发展的,时机也恰好
若是漫无目的太过短视的政策目标,没有整体性的建设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反对全投入轨道者的主因(尤其是轻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