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智库:美国对中拒止性威慑战略论析

楼主: jump2j (Lockel)   2023-03-10 15:14:01
正巧最近澳洲核潜艇、英法印太战略再次浮上台面,今日借题发挥,分享一篇中国智库的
文章,《美国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论析》,来讨论美国印太政策的运作方式以及困境。
本文被CSIS特别关注,发布了英译版本,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https://myppt.cc/njZOi
一、拒止性威慑的定义
威慑分为惩罚性威慑与拒止性威慑。惩罚性威慑是指威慑方向被威慑方表明,如若被威慑
方采取破坏现状的行动,威慑方既有能力,也有决心对其实施大规模破坏。在核时代,惩
罚性威慑的承诺主要借助导弹核武器来实现,常规惩罚能力如数量庞大的远程打击武器有
时亦可发挥作用。拒止性威慑则是指用常规手段精确摧毁对手进攻力量,从而使潜在的侵
略者丧失能够实现其目标的信心,力求维持现状。
二、特朗普政府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的实践
特朗普上台后,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提升使美国在西太地区的前沿存在(第一岛链、第二
岛链)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基于此,诸多安全专家认为,美国军事战略应更多从拒止性
威慑的角度出发,以对手的军事能力为主要目标并加强自身防御。美国学者对拒止性威慑
的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在西太地区,尤其是第一岛链内如何加强自己的拒止
能力;二是美国如何增强主要盟友的防御能力。
1. 加强军事系统弹性能力建设
美军强调的军事系统“弹性”,包括海陆空天网等多域能力,围绕威胁慑止、体系强健、
系统重构、能力恢复等途径展开,可以理解为一种强化版的被动防御。
首先,美国着力强化西太地区军事基地的弹性能力。包括全域情报支援、基地扩建、海空
力量整备等,意在使对手的进攻计划面临复杂化的环境。特朗普政府将重心放在了提升地
面部队生存能力、扩展“第二岛链”后备保障能力。美国空军花费2.6亿美元扩建升级关
岛基地,以容纳从“第一岛链”撤至基地内的海军陆战队,并将容纳更多的加油机、大型
运输机和轰炸机。除了加强关岛的弹性体系建设,美国还计划开发天宁岛、塞班岛等岛屿
上的旧基地。通过少而精的大型基地与多而疏的小型基地相配合的方式,打造更有弹性的
西太地区基地群,从而遂行其分布式作战部署,强化其作战体系的抗毁性。新基地群因此
也将成为美国实施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和维持太平洋地区霸权的重要支撑点。
军种建设方面,海军强调通过前沿部署分布式作战力量以提高对手打击难度,建设一支质
量并重的有人/无人舰队,以中小规模和高度机动的编队力量,部署在战略咽喉地带以遂
行海上拒止。海军陆战队也提出了新的“远征前进基地行动”,旨在筹集资源持续强化西
太地区基地与岛屿的“弹性能力”,谋求建立系列基地,灵活发射导弹(包括陆基中导)
,以形成拒止性威慑。
其次,美国在网络空间加强前置防御和弹性能力建设,同时发展强大的网络溯源与惩罚手
段。美国网络空间的拒止性威慑强调抵御攻击的重要性,保障和维护政府资产,以及具有
系统重要性的关键基础设施。美国“网络空间日光浴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提出,美国将致
力于构建多层次复合型的网络威慑战略。“分层网络威慑”战略的核心层即为拒止获益层
,关键是加强网络韧性和防御能力。增强网络防御与攻击的一体化合作是美国推进亚太同
盟网络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亚太盟国通过参与美国“网络风暴”系列军事演习强化了网
络空间的军事能力与协同。
最后,在天基拒止能力方面,美国大力增强太空系统的弹性和防御能力,以提升其太空资
产的抗毁伤能力。美国政府和太空军大力支持的的“星链”计划,就意图借助最先进的卫
星制造技术和最经济的发射方式实现天基系统的弹性架构,辅助美军的通信、导航等任务

2. 在西太地区强化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美国认为,中国的巡航导弹是其“反介入/区域拒止”的主要打击手段。中国的高超音速
导弹技术也在飞跃进步,美国当前的导弹预警系统对这些武器的探测难度很大。鉴于此,
特朗普政府在《导弹防御评估》中,首次将巡航导弹防御和高超音速导弹防御作为导弹防
御三大目标的一部分。
美国2019国防预算支持美军到2023年,将“宙斯盾”舰艇数量从38艘增加到60艘,并采购
美日合作研发的“标准-3BlockIIA”拦截弹。美国国防部还争取全面升级“宙斯盾”作战
管理系统至“基线9”,将“宙斯盾”系统的防空能力和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整合在一起,
成为美国海军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的核心系统。装备“标准-3”导弹的升级型“宙斯盾”
舰可执行中段拦截任务,这将增强美国在西太地区的导弹防御能力。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高度重视提升对巡航导弹的探测传感器性能,不断研发高超音速武器
防御拦截技术。综合利用多域全平台多传感器协同探测,运用多层导弹防御体系拦截,同
时寻求更经济有效的低成本武器投入作战应用,以此打造针对中国的分层多域导弹防御体
系。
特朗普政府与盟友的关系紧张,但其同亚太盟国在反导领域的合作却不降反升。出资帮助
日本海上自卫队对“宙斯盾”“基线9”进行研发与系统整合,新系统安装在日本新一代
“摩耶”级驱逐舰上,并能发射“标准-3BlockIIA”拦截弹。澳大利亚也决定为其最先进
的“霍巴特”级驱逐舰安装“宙斯盾”系统。据媒体推测,在9艘新型“猎人”级护卫舰
于2028年全部下水后,澳大利亚将拥有除美国海军以外最大规模的“宙斯盾”舰队。特朗
普政府高度重视对台湾地区拒止能力的提升,批准了对台出售预警雷达监测技术支持系统
和“标准-2”导弹部件,2020年7月又出售了“爱国者-3”系统的配套设备和技术。
这一系列举动说明,特朗普政府在中国周边加强拒止性威慑能力(尤其是防空反导能力)
的方式,就是给盟友提供技术或装备支持来增强它们的拒止能力,进而共同威慑中国。
3. 快速提升陆基中程打击能力
陆基中导对于增强拒止性威慑具有多种显著优势。第一,数量庞大、分散部署的陆基中导
将给中国的战略计算带来不确定性,消耗中国的各类导弹。第二,陆基中导有助于塑造美
国的应战态势,增强其拒止性威慑可信度。第三,大量的陆基中导将使中国不得不投资昂
贵的防御和弹性措施,而不是继续发展非对称能力,这可以对冲中国的区域拒止优势。
美国认为,中国庞大的导弹部队有能力在更远的距离上对美军实施快速打击,从而利用其
战略纵深取得巨大优势,必需摆脱《中导条约》的限制,美国才可以将常规导弹系统分散
部署在整个“第一岛链”或“第二岛链”,以此来实现中美在中导领域的平衡。
美国早在正式终止《中导条约》两周后就试射了射程超过1600千米的陆基“战斧”导弹。
海军陆战队司令David Berger对此表示,如果陆战队装备了此款导弹,将可以帮助海军夺
取制海权并遂行海上拒止任务。
特朗普政府还加快了精确打击导弹(PrSM)的研发试验工作,该型导弹基础射程达499千米
。2019年12月,该型导弹首次成功试射,之后又进行了多次改进和试射。尽管精确打击导
弹是一款中程战术导弹,但升级改进空间很大,其灵活的部署方式也将带来显著的战略影
响。
三、拜登政府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的实践
1. 在一体化威慑框架下发展拒止性威慑能力
所谓“一体化威慑”,就是统合美国及其盟友的主要作战装备和关键设施,同时利用新技
术赋能现有军事任务,实现美军在西太地区军事能力的全频谱优势,从而提高整体威慑力
。美国部署高度分散但高度联通的军事力量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威慑力量的弹性和灵活性
,而利用新兴技术则是为了努力提升威慑力量的战场感知、投送能力以及打击效力。拜登
政府对华军事战略的一个直接目标仍是综合使用攻防手段阻止和破坏中国快速的军事行动
,并努力寻求将损害限制在美军基地甚至是盟友及伙伴国领土以外。拜登政府的新版《国
防战略》情况简报也已经明示,《导弹防御评估》和《核态势评估》会共同纳入《国防战
略》文本中。这说明拜登政府“一体化威慑”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融合拒止性威慑和惩罚性
威慑,整合现有可用的威慑手段,以使中国在西太地区的军事准备复杂化。
简要地说,“以拒止反拒止”已经成为当前美国对华威慑的主要手段。作为“一体化威慑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太平洋威慑倡议”(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
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美军基地及其他关键基础设施不受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
威胁,保证美军拒止力量的生存能力,以维持美国在西太地区的常规军事优势。其基本内
涵,就是投入重金,破坏和弱化中国以美国军队和基础设施为目标的打击计划和能力;或
是在一场冲突的早期就能够压制中国,确保其拥有绝对军事优势,从而慑止中国军队以较
低成本快速打败美军的念头。拜登政府在2023财年为“太平洋威慑倡议”申请了61亿美元
预算,用于军事建设、关岛防御、导弹预警和跟踪架构等拒止能力的开发和升级。从美国
国防部发布的2023财年“太平洋威慑倡议”预算申请表看,除去日常演习培训项目,“现
代化和强化地区存在”与“改善基础设施以提升美军反应能力和弹性能力”两类项目将成
为未来5年内“太平洋威慑倡议”的主要关切。这说明拜登政府的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将
聚焦持续增强美军在西太地区的前沿存在,力图以优势常规力量提高在该地区的威慑力和
反应能力,重点则是海陆拒止和导弹防御能力。
2. 推进新中导计划
为了发展可以拒止中国的精确打击能力,美国近年来一直在斥巨资购买新的精确打击武器
并加快部署。始自特朗普政府的多个中导计划在拜登上台后得到了延续。美国印太司令部
将构建“具有高度生存力、沿第一岛链的精确打击网络”,并计划在“第一岛链”建立射
程超过500千米的精确打击网。
除了推动精确打击导弹快速生产,拜登政府还继续推进特朗普启动的新中导计划,寻求将
海军使用的“战斧”导弹和“标准-6”导弹升级为陆基版本。
新中导项目的落地,将为美国海军舰艇的对地和对海打击能力提供补充,并威胁到中国防
御纵深内的目标。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虽仅有两年多时间,但受益于前期技术的积累,
陆基中导计划的推进异常迅速,预计最快于2023年生成初始战斗力。在寻找到合适的部署
地后,沿“第一岛链”的精确导弹打击网络将逐渐成形。
3. 寻求深度防御能力
作为拒止性威慑方式的一部分,深度防御是指在一系列防守位置上抵抗进攻方,阻遏进攻
方在每个位置上的进攻火力。
在拜登的军事团队看来,当前特别重要的防守位置非关岛莫属。关岛目前的导弹防御任务
是由“萨德”和“宙斯盾”舰维持,但印太司令部认为这远远不够。拜登上台后不久,印

司令部前任司令Philip Davidson和现任司令John C. Aquilino就向国会表明了将关岛作
为“第二岛链”导弹防御枢纽的重要性,并对陆基“宙斯盾”系统青睐有加。国防部随后
要求导弹防御局进行先期研究。根据导弹防御局公布的信息,其为印太司令部设计的陆基
“宙斯盾”系统将专门用来拦截中国的各型导弹,其装载的“标准-3”主要用来拦截弹道
导弹,“标准-6”则用来拦截巡航导弹。拜登政府在2023财年国防预算中为加强关岛防御
申请了8.92亿美元,主要用以提高导弹防御能力。
除“宙斯盾”拦截系统,印太司令部表示,待其他新型拦截手段研制成功后,相关导弹防
御装备也将部署在关岛。美军大力推进“无人机载定向能武器”项目,意图通过在无人机
上装载高能激光器,在导弹助推段进行拦截,以期最大限度地削弱来袭导弹的杀伤能力。
其潜在优势如单发成本极低、弹药量近乎无限、可快速交战等特点,可为美军提供持续的
战术及战略优势。2022年2月,美国国防部负责研究与工程的副部长徐若冰呼吁国防部将
定向能列为保持美国技术优势的优先事项之一,并要求为此建立一个强大可靠的供应链。
成熟的定向能技术如果被用于导弹拦截,导弹防御的费效比将大大降低,美国的对华拒止
性威慑能力会实现质的飞跃。
4. 夯实盟友及伙伴协作基础以联合拒止中国
拜登政府上台之初就表示将致力于修复特朗普时期破损的盟友关系,将盟友力量纳入其威
慑体系。美军认为,受国防预算等因素影响,其在核武器系统现代化、先进武器装备采购
和新兴颠覆性技术研发等领域面临不少困难,现有平台能力已无法有效满足战略威慑和日
常军事行动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盟友力量强化威慑能力。
完善精确打击网络是拜登政府构建“第一岛链”拒止性威慑能力的主要举措。虽然盟友对
美国部署中导表态比较谨慎,但它们研发中导的热情却丝毫未减。2021年5月,拜登政府
决定终止《美韩导弹指南》,韩国将可以在允许的条件下发展各型导弹。澳大利亚则与美
国在2021年9月签署备忘录,拟参与精确打击导弹的开发进程。2022年1月,美日在“2+2
”会谈后发表声明称,双方“承诺增加美国和日本设施的联合/共同使用,包括储备军火
和共用跑道,并将致力于加强日本自卫队在包括其西南诸岛在内地区的态势”。一旦美日
完成相关工作,即可在台湾地区附近迅速部署和补充武器弹药。与特朗普一样,拜登在上
台后也继续提升台湾地区的拒止能力:2022年2月,批准对台出售价值1亿美元、为期5年
的“爱国者”系统工程勤务支持;4月,宣布批准售台总价9500万美元的“爱国者项目人
员技术协助案”。随着拜登政府加快构建对华拒止性威慑力量体系,未来可能持续向台湾
地区提供部分关键拒止能力。
态势感知能力是美国拒止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盟友和伙伴国的区位优势,加深与
盟友的情报共享与合作成为美国拒止性威慑战略的关键一环。美国已经与日韩澳印四国建
立了较为成熟的双边情报共享与合作机制,但拜登政府不满足于此,谋求更多的多边情报
合作关系,以塑造针对中国的协作威慑态势并提升美国的拒止能力。美日澳充分利用三边
情报共享机制,试图实现“无缝合作”,而拜登政府意欲通过四方安全对话进一步打造美
日印澳四国的多边情报合作机制。2022年5月,美日印澳在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后宣
布推出“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将提升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各国的
海域态势感知能力,以维护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此举实则是在为构建针对中国的美日印澳
四边情报共享机制探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美国也可能拉韩国进入该多边机制。届时
,中国的海上军事安全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四、美国拒止性威慑力量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
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的拒止性威慑力量建设虽然实现了一部分预期效用,但整个过程进
行得并不顺利。在西太地区,主要受盟友和伙伴国的安全利益制约;在美国国内,围绕如
何更好地统筹拒止力量建设,包括国会在内的各方存在激烈争论和矛盾。
1. 盟友对美国部分拒止能力部署的必要性存疑
美国的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高度重视与西太地区盟友和伙伴间的协同配合。但目前来看,
条约盟友对美国的拉拢仍较为慎重,没有让美国随心所欲地部署新装备,而是有选择地接
受部分军事装备的进驻,拒绝可能急剧恶化地区局势的装备进入本国领土。
以陆基中导为例,虽然美国自退出《中导条约》后就一直表达在西太地区部署陆基中导的
愿望,但根据兰德公司的判断,只要美国五大条约盟友当前的国内政治状况和本地区安全
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盟友接纳陆基中导的可能性就非常低。盟友的主要考量在于担心接纳
陆基中导系统在本国部署会被中国视为极具挑衅性的行动,进而加剧与中国的军事政治对
抗。美国的盟友也担心陷入中美两国之间但不直接涉及自身的冲突中。
虽然美国在盟友基地内直接部署陆基中导难度较大,但仍存在通过技术合作推动盟友自产
中导和其他精确制导武器的可能性。但对美国来说,转让技术只是其拉拢盟友或阻止盟友
自己研发技术的一种策略,美国很难把核心尖端技术转让给盟友。因此,在技术合作背后
,美国与其盟友之间也会产生新的矛盾。
此外,亚太国家对中国的战略认知与美国存在差异,在对华政策方面与美国存在偏差,这
会影响这些国家对美国的战略追随。即使未来盟友和伙伴国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同意与
其深化防务合作,这些国家也可能仅在表面上维持与美国的有限防务伙伴关系,向民众传
递象征性的制衡信号,但不会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采取实际行动来对抗中国,更不愿意投
入过多资金来加速军事现代化发展。
2. 军种间的矛盾愈发复杂难解
美军认为,位置固定的军事基地是对手首轮打击的主要目标,因此其威慑力量必须依赖位
置更远的基地,抑或是各类平台发射的射程更远、突防能力更强的导弹。但空海军基地的
数量很少,且很容易被锁定。陆基中导虽然可以部分填补拒止能力的空白,但其数量有限
且仅能有效打击特定类型的目标如舰船。潜艇生存性虽然更高,但其搭载的弹药有限,在
战场环境中也不可能轻易重新装载。唯有水面舰艇载弹量大且灵活性强,可以遂行反导反
舰甚至是对地打击等多种任务,是支撑美国在西太地区军事存在的主干力量。但美国海军
目前受主力舰艇数量不足、舰队架构改革缓慢、保障能力减弱等问题困扰。在战区层面,
缺乏训练、后勤压力等问题持续给印太司令部带来困扰,限制了印太司令部的反应能力。
因此,尽管美国的印太安全承诺和新军事概念都在不断更新,但拒止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较
长期的过程,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制衡能力当前仍显乏力。
美国海军是对华威慑力量的核心成员,为了补齐短板,美国海军在2020年推出了新版“30
年造舰计划”。但该计划一旦付诸实施,美军未来将不得不削减陆军等其他军种的预算,
以支应造舰的庞大费用,如此势必挑起军种间矛盾,持续多年的军费争夺战将更趋白热化

在国防开支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争夺拒止能力建设主动权已经成为美军各军种争取经费的
重要抓手。它使空海军处于比陆军和陆战队更有利的态势,但为确保自身预算和军种地位
,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也会不断借重新技术或新战法争取预算,而由此引发的军种间在关键
军事能力上的矛盾和争端也将不断上演。
3. 美国政界对拒止能力建设现状并不满意
美国国会经常公开表示对拒止能力建设现状并不满意,政界与军方在预算申请、关键军事
能力选择等问题上存在显著的矛盾。
作为拒止力量的重要环节,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愈益成为一项花费高昂且挑战巨大的任务。
尽管预算上屡创新高,印太司令部仍希望国防部在西太地区的防空反导系统研发部署上追
加投入,但导弹防御局的诸多预算请求都被国会以需要重新评估为由驳回。2021财年《国
防授权法案》计划为关岛的陆基“宙斯盾”系统拨款7680万美元。然而,国会最终决定去
掉这笔资金,并要求对关岛的防卫价值进行研究。此外,国防部成本与计划评估办公室(C
APE)和净评估办公室也反对印太司令部“保卫关岛”的计划,它们认为中国的远程导弹不
足以威胁关岛,并强调国防部应根据军事实际来部署部队。
面对逐年上涨的军费需求和不甚乐观的拒止能力建设情况,许多美国国会议员表达了自己
的不满。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主席Adam Smith曾直言,2018《国防战略》过于雄心勃勃
,至拜登上台都没有实现。Mike Gallagher则认为,国防部欠缺没有必要的概念框架来确
保国防开支产生所需要的拒止能力,并解决军种间的预算矛盾。目前来看,军方在拒止能
力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仍较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不断恶化也将加
重美国政界对军力建设进展缓慢的担忧和不满,激化他们与军方领导人在预算申请、军种
发展规划等问题上的矛盾。
五、美国拒止性威慑战略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1. 威胁中美脆弱的战略稳定性
美国近年来的拒止性威慑手段,如中导、反导系统、战略反潜、太空拦截等领域的发展,
已经影响到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削弱了中国的核威慑能力。
为了保证自身的二次打击能力,中国很大一部分核常兼备的陆基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发射。
但是,在发射过程中,发射车必须固定在阵地上,而这段时间内的发射车最为脆弱。由于
此易受攻击的窗口时间很短,攻击武器要么必须离目标非常近,要么速度必须非常快。考
虑到美国目前发展的各型中导飞行速度大多在3马赫以上,美国如果前置部署陆基中导,
其对中国二次打击能力将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近年来美国新兴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其
情蒐、侦察、监视、精确打击能力迅速提升,提高了美国对中国实施损害限制的能效。美
国一直在发展可以对导弹进行全时段跟踪的技术,旨在促进作战形式从纯粹的战斗机制向
早期的拒止行动转变。随着弹性太空体系的成形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元情报融合分析上的
广泛应用,美国有可能实现对导弹及其载具目标的实时跟踪。如果配以日益成熟的助推段
和中段拦截技术,未来中国的核反击能力很可能被严重削弱,战略稳定的天平也会倒向美
国一侧。
2. 美国前沿部署拒止能力会冲击中国塑造地区安全环境的努力
(从这里以下,充斥着中国要抢劫,还想站在道德制高点抢的观点,酌情阅读即可)
对美国来说,借重一线盟友可以很好地保持美国对华拒止性威慑的长期有效性。为此,美
国甚至故意制造地区国家间的安全困境。以“萨德”事件为例,如国内学者所说,“萨德
”入韩最现实的问题在于迫使中国将韩国等美国亚太盟国设为优先打击目标,损害中国与
韩国的战略互信和合作。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部分转化成维系美韩联盟的驱动
力,在短时间内驱动中韩两国安全困境螺旋上升。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报告曾指出,美
国使用导弹防御体系加强联盟关系,保护盟友和伙伴,也迫使美国盟友转而必须对付中国
。美国在西太地区部署拒止能力的过程中对华态度强硬,不仅直接恶化了中美关系,而且
通过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间接地强化了中美之间的对抗格局,增加了中美两国间
的危机管控难度。
3. 美国极力追求对华胁迫的片面逻辑会从根本上危害中美战略互信
对美国来说,其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要想取得真正效果,一大难题即在于如何在加强自身
拒止力量建设和对盟友安全承诺的同时,避免过度刺激中国。但目前来看,美国不断强调
拒止能力和力量建设,过分突出对盟友的安全保护或绑定盟友进行对华拒止合作,消极对
待中国的地区安全关切,甚至极力施加对华胁迫,其威慑战略的“威慑”效果也就必然渐
趋淡化。
以美日同盟为例,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加快了追求全面拒止性威慑能力的步伐,增加了
日本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为名干涉地区安全事务特别是台海事务的可能性。美国此举表
面上是为了兑现对日本的安全承诺,实则是放纵其插足地区安全事务,以配合美国进行“
威逼”,但这加剧了西太地区对抗升级的风险。
美国对华拒止性威慑的目的就是动用除了直接出兵以外的所有军事威慑手段,慑止中国实
现完全统一,稳固自己在西太地区的军事主导权。但是,中国越是面临美国及其与盟国带
来的军事胁迫,越有可能加大力度推进军事能力建设,致力于打破这种军事胁迫,从而使
美国极力推进的拒止性威慑难以达成理想效果。这就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前置推进拒止性威
慑内含的最大悖论,也必然导致美国对华拒止性威慑的最终失效。
六、结语
美国美国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带有明显的进攻性色彩,沿“第一岛链”强化前沿防御并部
署精确打击网络,在“第二岛链”配置综合反导系统并优化后备力量,从而在西太地区维
持分布式兵力态势以全面掌控地区形势,根本目标是阻止中国发动任何在美国看来会威胁
其地区优势地位的军事行动,并通过改良和重塑拒止性威慑的主干力量来维持美国从技术
到装备再到作战体系的全面优势。
当前,中国需要主动培塑有利于军力发展的良好环境,发展新技术装备,应对美国对华拒
止性威慑战略实践造成的军事胁迫,降低各类现实或潜在战略风险。中国要准确把握国家
安全和军事斗争形势变化,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在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的进程中,有力破解美国的拒止性威慑战略;多措并举遏阻美国在中国周边提升关键拒止
能力尤其是反导防御网;中美两军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平台有效传递信息,防止误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